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2年第4期» 高教视点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教育要讲点“老规矩”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2年03月12日 作者:薛 涌

    人类是教育的动物。有了教育,人类才有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现在拿着iPhone、iPad玩网游的人类,比起钻木取火时的人类已经大不一样了;而现在最聪明的猴子和五千年前的猴子则并没有多大不同。
  既然人类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为什么几千年前的“老规矩”有时依然非常重要?具体到教育而言,当今教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地互相融合促进,乃至我们可以在孩子读书时直接通过脑电图观察到他的大脑反应。相比之下,孔子、苏格拉底岂不都是科盲吗?为什么我们教育孩子,还要向两千多年前的“圣者”请教?
  这么复杂的问题,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够回答。这里仅指出三点:第一,教育来自第一手的经验,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一个对人有良好的直觉理解的教师,比拿了几个博士学位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的“学究”来,显然是更好的教育家。第二,好的教育经验必须经过考验。人类的教育经验,被文字记载下来的至少也有两千年了。这么漫长的岁月,社会变动可谓沧海桑田。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留下来并依然被人们所珍爱的东西,显然具有难以取代的价值。第三,古老的教育哲学正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科学研究作为基础,只能用最为直观的语言表达,就更容易让孩子们领悟。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希望讲讲教育的老规矩,特别想向中国读者介绍一位了不起的人:普鲁塔克。在西方,一般人都把普鲁塔克当做历史学家。他是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学者,其代表作《名人传》属于最为经典的历史著作之列。不过,他写《名人传》的初衷,是要用来教育人。在他看来,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业绩,创自一批伟人之手。这些伟人,是由一系列特殊的品格所铸成的。普鲁塔克和当时的精英阶层过往甚密,希望以这些伟人作为典范,影响他那个时代的领导阶层。事实上,《名人传》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普鲁塔克的时代,而成为西方经典的人格培养教本之一。
  我一直觉得,越是在社会变动剧烈、价值多元、信仰危机的时代,孩子们越需要一些经典来作为“正面教育”的材料。这样,他们才能在迷乱之中有一些“主心骨”。我所谓的“正面教育”,不应只是让孩子们“学习雷锋好榜样”,而应鼓励他们去审视那些创造了人类文明伟大业绩的人们的事迹和品格,比如,我们在媒体上不停地看到,一位才华出众的高中生每日沉浸在《围城》之中,或者猛读“四大名著”。《围城》当然是不错的作品,但那主要是对一些酸腐文人的讽刺之作。对一个处于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高中生,《围城》提供了什么做人的典范?我一位朋友刚来美国时,一直为曾就读于国内顶尖高中、学业顶尖的女儿发愁:她转到美国的学校,却连个书评也不会写,动不动就是《红楼梦》。我无意否认“四大名著”的文学价值,但是,即使我们不必迂腐地守着“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的古训,也不得不承认,让孩子学做人,在“四大名著”里几乎淘不出多少东西来。所以,我一直主张,老师和家长要为今日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提供些“正面教育”的材料,伟人传记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有必要列出一系列现代版的名人传记供下一代参考。
  在这些书单没有开齐之前,普鲁塔克的《名人传》无疑是相当理想的教材。在《名人传》之前,普鲁塔克写过一系列文字,最后结集为《道德论》,其现代英文译本的首篇就是《论教育》。其中有些观点,比如嫡庶之分之类,颇有些血统论的味道,早已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但是,大部分内容,至今仍然对我们深有教益。比如,他在讨论母乳喂养的好处时,特别强调母乳喂养对强化母子感情纽带的重要意义。这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心理学界大盛的“依恋理论”几乎能天衣无缝地契合。可谓是两千年前的“现代”育儿理论了。
  接下来我要讨论的,是普鲁塔克具体的教育哲学。在他看来,无论是才能技艺还是道德的优异,都是三个因素的组合:先天能力(即我们所谓的“天才”)、理论和练习。我把他在这三方面的论述称为“教育的老规矩”,在后几期中供给当今教育界人士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