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华电聚焦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新华社记者专访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09-05-22

         坚持能源电力办学特色 服务国家产业科技发展

  新华社北京521日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华北电力大学进一步明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探索服务国家能源电力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努力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发展重点的新型学科体系,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世界能源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潮流的发展趋势,学校党委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重点发展新能源学科的共识。学校立足自身特色,把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转化为学校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通过学科的交叉、重组和融合,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组建了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走出了一条学科转型的成功之路,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
  进入新世纪,学校适应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对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的战略需求,主动打破原有的学科布局,放宽学科发展视野,积极构建和完善能够支撑国家能源电力和谐发展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在电气、动力、自动化和技术经济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拓展学科体系,加快发展环境、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学科。
  在刘吉臻看来,高水平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和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有机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几年,华北电力大学继续保持原有的行业资源优势和机会优势,先后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网公司等十几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结成创新战略合作联盟。学校还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与煤炭、电信等创新主体的2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组建“节能研发中心”“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积极参与国家能源发展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5年来,学校产学研合作经费达到12亿元,董事会筹资1.935亿元,各类培训经费近3.5亿元,科技合作经费超过7亿元,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校园征地、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刘吉臻告诉记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积极培育校企战略联盟,新近成立了阵容强大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和“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把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作为提高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大学功能与企业需要的有机结合,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
  刘吉臻说,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在学习实践中,学校进一步增强产业理念、强化服务功能,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对接地方产业,助推经济结构转型。近几年,学校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搭建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共建大学科技园,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与北京市昌平区合作,共建能源科技产业基地,促进区域能源科技产业集群区的形成,为能源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与河北保定市重点在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新型储能材料等电力自动化设备、高效节能设备为主题的新能源与能源制造业等方面合作,促进形成了保定经济快速增长的特色产业。
  “为能源电力工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是学校的服务宗旨之一。”刘吉臻说,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突出创新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在本科生阶段,学校贯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合格+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主干专业方面构建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研究生阶段,学校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作站实行“双导师”制,学生除了拥有校内学业导师外,还能接受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的工程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一年的基础课程以后,第二三年进站参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技术改造等。(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