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2年第4期» 高教视点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跨境高等教育须祛魅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2年03月07日 作者:侯定凯

    对于我国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的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尤其应该思考:我们究竟要从跨境教育合作中得到什么?我们追求的国际合作目标之间是否相互冲突?在合作项目的利益链条中,如何确保学生群体的长远利益?
  如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超越了学者个体建立学术共同体的范畴,而日益成为院校发展战略和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部分。在全球化高等教育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经济利益和其他政策目标的驱动,跨境教育项目容易迷失原本的学术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对发达国家大学的品牌和质量的迷信,也带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时常收获教育贸易的“亏空”——假文凭、教育机会不平等、人才外流等。
  最近,美国一家专门报道高等教育动态的刊物发表了一篇评论(参见Inside Higher Ed 2012年2月14日的Guarding the Hen House一文),作者针对新近发生的两件新闻事件,对美国日益扩张的国际高等教育活动带来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担忧。一则新闻是关于北达科他州的狄金森州立大学自2003年以来给400名外国学生(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中国的一所大学)颁发假文凭的事件;另一则新闻是关于美国的帝国州立大学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一所合作学校,那里的当地学生可以通过支付额外的费用而获得帝国州立大学的学位。
  事实上,颁发假大学文凭在美国长期以来都具有庞大的市场。据估计,每年美国的假文凭市场交易额达5亿美元之巨。美国大学委员会的统计显示,2007~2008年度取得正规公立大学本科文凭的平均学费为25000美元,私立大学的本科文凭学费更是高达95000美元,而一家教育网站的调查表明,美国市场上假本科文凭的均价只有2000美元!质量是教育市场竞争之本,但教育服务质量的良莠不齐,却是高校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
  虽然上述颁发假文凭的新闻所涉及的美国院校,都是经过合法认证机构认定的合法办学单位,但显然在分权式高等教育制度下,美国州政府、高等教育质量认证部门、联邦政府或者院校本身,都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机制和动机。随着过去十多年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数量、国际合作院校和境外分校的数量都在急剧增长,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质量监管问题日益凸显。
  出现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质量监管“真空”,既有教育输出方的责任,也有教育输入方值得反思的地方。我国国内一些普通院校,虽有发展国际合作的迫切意愿,但是对于国外高等教育体系和院校内部管理、教学情况知之甚少,有时还必须依赖中介机构来与国外大学沟通,对这一市场游戏规则的陌生和办学信息的不透明,都容易使合作项目潜藏危机。即使是在国内外知名大学之间的合作中,也可能因教学语言的障碍、对合同文本理解的差异、合同执行的“灵活性”而导致对教育质量的“妥协”。
  表面上看,国际合作项目只是合作双方的事情,只要“你情我愿”,合乎基本的法律程序,项目的合法性似乎毋庸置疑。但是当教育作为一种纯粹的国际商品进行交换时,教育质量和大学的社会公信力必然受损;原先期望通过国际化策略提升学术地位、提高教育质量的努力也会因此被削弱。部分人通过金钱直接购买文凭,这对于那些靠长时间勤奋努力获得学位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社会不公平。一些具有市场价值的大学专业和学位,通常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护理学、电子和机械、生物化学、会计学等,我们可以想象,手握这些假文凭的未来从业者,将给公众健康、金融安全和社会福祉带来怎样的威胁。
  在寻求国际合作伙伴过程中,确认对方是否具有合法办学资质是必要的,但这不足以保证其教学服务或颁发文凭的实际成色。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曾提出一组供学生自测的关于文凭真伪的问题,如:课程对学生出勤率的要求不高吗?获得学位所需的时间很短吗?毕业要求很低吗?是否不提供任课教师名单及他们的资质?教育机构的名称是否酷似其他名校?如果这些问题的多数回答是肯定的,那将是虚假文凭的一个警示。跨境教育合作项目的合法性固然需要学生的鉴别,但更需要参与院校的质量承诺,舍得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过程监督。
  制度层面的课程和院校质量认证,是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一步,合作院校还需要持续地反思跨境教育质量的本质和内涵。几年前,一份由30多家各国高等教育协会共同签署的《共享跨境高等教育质量》的声明,提示我们在投入跨境教育合作项目时应该反思的事项,其中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对于更大范围社会福祉的贡献、合作项目对于院校能力提升的实际作用、合作项目与院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程度、项目合作中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师生共同参与教育过程质量的反馈与提高的问题、合作项目的信息透明度等。
  对于我国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的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尤其应该思考:我们究竟要从跨境教育合作中得到什么?我们追求的国际合作目标之间是否相互冲突?在合作项目的利益链条中,如何确保学生群体的长远利益?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很强的事业,教育要素的随意“肢解”和“组装”,决计难以成就教育的高品质。教育质量无法“依傍”名校来保证;跨国教育各环节的“无缝对接”,绝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因此,跨境教育需要合作各方整体设计、整体投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