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8期» 高水平大学前沿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定位与特色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日期:2009-10-21

    近年来,人们对高等学校应该区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本科教学还是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形成与研究型大学发展相适应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本科教学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定位
   1.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研究型大学各项工作的中心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从《高等教育法》中关于高等学校任务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大学应该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并与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于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由于办学实力和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不同,对三大职能的期望和实际发挥作用的程度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但不论哪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应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其根本任务。突出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重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这不是学校工作中的阶段性举措,而是研究型大学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研究型大学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研究型大学在实际工作中倡导的“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际上也就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这是研究型大学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的一种理念和做法。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研究型大学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就应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需要,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主要是抓好学风学纪、考风考纪和教风教纪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我们认为,确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研究型大学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还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突破。
    首先,教师要转变职业价值观,树立教育教学工作是研究型大学各项工作的中心的思想。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教师之所以在教学与科研中对后者更重视、投入也更多,与学校在考核和聘任教师时更看重其科研成果、国家对科研项目投入的政策导向以及受社会上各种急功近利心态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同样关系密切。
    大致说来,高校专任教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科研为主的教师,或者说擅长科研的教师,另一类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或者说,擅长教学的教师。如果说,以科研为主的教师是以科学研究作为其职业价值的主要实现方式,那么以教学为重的教师则是以直接服务于学生发展作为其职业价值的主要实现方式。比较而言,后者对于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和直接,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引导更看重科研成果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向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转变。比如说,将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到教材、课堂和学生的实验中来,内化、融化为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通过实行一般岗位教师在完成一定的基本工作量的前提下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相互打通,增加教学工作量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实行擅长教学的教师晋升职称时指标单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的状况。
    值得强调的是,从长期来看,学校只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才能提升整个大学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价值。因为服务的价值是通过服务对象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在这一点上,教育服务显得更加突出。学校的本科生是教师的直接与主要服务对象,教学是教师服务于学生的主要形式。重视本科教学、钻研本科教学、改进本科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科生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求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教师要逐步提升业务素质,适应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型大学各项工作的中心的要求。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他们所需要承担的育人、科研、服务职能的深广度以及各个职能间相互联系的紧密度都要高于一般高校的教师。因此,他们必须是全能型的人才,即不仅要进行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而且要在知识生产与创新或科学研究中贡献成果、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简单地说,要求他们既有较高的科研水准,又要有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
    受历史发展、现实条件和个人发展状况以及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中既有较高的科研水准,又有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师还不多,要求所有教师都在短期内做到这一点也不太现实。当前高校教师较普遍的情况是,一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突出一些,另一部分教师则教学能力强一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帮助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一些,而有较强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师则应适当在科研工作中多投入一些,促成他们共同向全能型教师转变。无数事实证明,开展科学研究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并不矛盾,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反之亦然。我们认为,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研究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积极倡导基于科研包含科研的教学和基于教学用于教学的科研,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否则,就无法解释研究型大学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区别,也无法解释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学校或教学研究型学校之间的区别。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重视本科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本科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如教育部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看似只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实际上,它的评估指标体系涉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和办学特色等方方面面,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的综合评估。
    可以说,不同时期学校工作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人才培养始终应该是研究型大学的中心工作。在研究型大学中,应该确立这样的办学理念,就是高质量的科研工作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首先,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生源基础。其次,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基础。最后,本科教育的科研训练是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方法论方面。只有本科教育的基础打好了,研究生教育才能根深叶茂、茁壮成长,我们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2.研究型大学应着力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要突出本科教学在研究型大学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就应该在研究型大学中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进行办学理念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出台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在这一文件中提出了建设“前瞻性大学”的设想。这种大学应该是:一个开展高质量培训的地方;一个择优录取学生的地方;一个追求、创造和传播知识的人、促进科学发展的人和开展技术革新与发明的人荟萃的地方;一个使未来毕业生立志追求知识和使他们以利用知识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的地方;一个欢迎学生“回炉更新知识、提高水平”作为固定形式的地方;一个鼓励和支持与工业和服务部门进行合作以及发展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地方;一个以批判精神提出和讨论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地方;一个让政府或相关机构获得各种可靠而科学的情报以供决策的地方;一个汇集了坚决遵守学术自由原则的人的地方;一个置身于世界各种挑战和机遇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就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 更不应该把高等教育看成是一个孤立的环节来追求它的自我完善。而是要从“教育组织”逐步转变为“学习组织”的观点、从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及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来考虑高等教育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进行教育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要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高校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中认识自己的真实实力和水平,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达到不断发展自己的目的。
    二是要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直接反映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之中,在课程体系及课时、课程的安排上,要着重构建好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使工科专业学生加强理科基础教育,理科专业的学生强化工程背景教育,实现理科优势在工程意识的促进下得到充分发挥,使经济和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加强数据分析和综合科技知识的学习。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实现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充分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和自身特色;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要着力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为实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选择以及人才培养的多规格、个性化提供必要条件;继续推进双专业、第二学位和教改实验班试点工作,试行优秀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院(系)按专业大类招生;继续探索本硕连读试点工作,逐步实现本科教育改革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相衔接、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相贯通。
    目前,尽管高校的培养方案都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基本上都是在智育环节强化落实,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一点,国外高校中的某些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从1999年开始,美国的MIT、斯坦福大学等对本科教育作了重大改革,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与自然科学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开设了人类伦理学等必修课程;在培养环节上,设计了许多集体科研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应有自己的特色
    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人们普遍认为,研究型大学正不断发生着创新要素的综合聚集反应,具有以基础研究见长的整体科研实力,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实力,以科学、知识、人才为要素的集成实力等优势。就人才培养而言,研究型大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实行精英教育、培养研究型、创造性人才。这就决定了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突出以下特色:
    第一,注重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各种问题开展研究,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方法、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用讳言,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比较单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教学的风气还没有形成。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要大力推行研究性教学和学习,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学习与研究的结合。为此,一要改革和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有利于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调整课程结构的目的,是要从课程设置的总体上,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尽早参与研究工作的教学框架,引导学生更多地从研究和实践中进行学习。二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SIT),设立研究项目让高年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三要把科学研究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加强综合实践训练,营造良好的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氛围。
    第二,提倡本科生适时、适量参加科学研究。营造本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氛围十分重要。如美国的MIT、斯坦福大学等学校中的一年级学生就有著名教授为他们开设跨学科的科研前沿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中的某一个想法或观点或许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在大学四年中,让学生尽早介入科研,设立大学生研究计划,进入企业或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促进科研成果“三进”。即尽可能地将科研成果纳“进”教材、教学中来,渗“进”学生头脑里去。就研究型大学而言,将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将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方法内化、融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方面。这种内化、融化过程可以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主要方式。就有意识内化而言,积极主动、目的明确,并在反馈、调节、修正中不断深化是其主要特征。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创新能力的过程就主要表现为有意识内化。就无意识内化来说,渐进性、潜在性是其基本特点。众所周知,人都具有可塑性,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这是人可以接受外界影响、学习人类已有知识、方法的内在基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来自自然,但又超越自然而进入人类文化境界,并接受人类已有的思想、观念、意识,从而改变自身。科学精神、 科学思维方法等的内化过程,许多都是通过无意识、无目的、潜在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一定的科学研究环境和道德环境中学习、研究、生活,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感染、暗示,或对其进行模仿,逐渐实现思想、观念、意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积淀。可见,外界环境刺激通过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作用,使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主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四,鼓励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调查结果表明,著名学者为师、精良设施为器,是众多优秀本科生选择研究型大学就读的主要原因。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在某些研究型大学中,本科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本科生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本科生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教学型学校或教学研究型大学。这种现象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经表现得比较突出了,公众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不满引起了研究型大学严肃的自我反省。1998年4月,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下属的波依尔(
Boyer)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了确立基于研究的学习方式、改革教师奖励机制等10条改革措施。报告公布后,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顶尖教授一般每学期也要给本科生讲授1~2门课程。
    第五,提高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数量比。研究型大学以从事精英教育,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人才培养层次大幅度提升,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数量比提高很快,但与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比(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平均为1:2),仍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一比例要逐年有所提高。当然,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特别重视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其个性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