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0年第1期» 高水平大学前沿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本科生为什么要参与学术研究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0-21

    大学作为教育与学术机构,理应让本科生喜欢研究、参加研究、善于研究。10多年前,李政道博士及夫人秦惠 女士为专门资助“本科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设立了“ 政基金”。这不仅是善举,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切中时弊,令人深思。本科生与学术研究是什么关系?在诸多关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中,绝少论及,似乎这是两件相距遥远的事情。看来大学还得转变观念,纠正一些偏见。
  本科生学术研究是否有条件?这是现实的担忧。本科生每周有20多个学时的课程,加上预习复习、集体活动等,连闲书都看不了几本,是否有精力开展研究活动?教师上课、做项目,自顾不暇,是否有精力和动力来义务指导本科生科研?实验室除了用于课程以外,还有多少可供本科生课外使用?这些困难怪不得学生。大学应该想清楚的是:本科生究竟以上多少课为妥?课内外应该怎样结合?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师是否太少或事情太杂?实验室是否应该建造和服务得更多?如果这些条件改善了,学生才能自主地安排研究活动。
  本科生学术研究有多大的好处?这是深层的疑虑。坦率说,本科生不可能做出大量高水平学术成果,不可能为大学增加很多的论文数或奖项。即便有些成果或奖励,也很难当作他们的成绩来评价。若学生不善于安排学业,研究活动还可能会影响课程成绩,甚至因此失去深造、就业、出国等等机会,这些问题都是大学培养环境的缺陷所致。大学应该想明白的是:怎样全面客观地鉴定学生的能力?怎么指导每个学生制订好自己的发展规划?怎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如果环境改善了,学生就能安心地开展研究活动。
  本科生学术研究有多大的必要?有观念以为,本科生应该在接受了全面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后,方可逐步接触学术研究活动。这是对学习与学术关系的认识偏差。学习是思想与知识、思考与接受、提问与吸取协调促进的过程。学术是用专门知识和方法探究未知并完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实质都是积累与创新的过程。教学生学习与教学生研究不是两回事,如果把积累知识当作学习,把教学生接受知识当作教学,探究能力就无从培养,教学则无关于思想。
  学术有“道”,其核心是探究真理的精神,这是超越知识和技能范畴的素质,包括纯洁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理性的质疑态度等。这些素质必须从小爱护和激发,必须在体验中自我完善,否则潜能就会被压制。从精神上说,学术研究很神圣但不神秘,不设特权。大学应该鼓励所有本科生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探究过程,而不应把学术规训代替精神,把知识积累与创造力培养对立起来,这会耽误培养的时机。进一步说,学术精神不仅是各种工作的需要,更能造福人生。所以,大学应让所有本科生都受到学术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素质,这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益。
  在大学这个学术殿堂里,不要冷落了天赋聪颖、好学进取的本科生,他们得到学术研究的机会越多,体会就越深,发展就越快。仅去年,仍在本科阶段的“ 政学者”有8篇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且绝大部分“学者”毕业后进入世界顶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 政学者”的启发下,复旦以鼓励参加、自愿申请、开放管理、严格指导、不唯成果的原则,新增了“望道”和“曦源”等计划,千余位本科生参加了课题研究,学生没有像是被人逼着完成任务似的感受,乐趣自在。同时,学校倡导研讨型教学,促进教学观念转变,推动本科研究性课程建设,虽然这很费力,但势所必然。(作者系复旦大学副校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