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12期» ·新语·求解“钱学森之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创新,从敢于否定开始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09-10-21

    核心观点: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真正做出成果来是相对较长、比较痛苦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一流创新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很重要。科研需要鼓励,甚至鼓励大家去犯一些错误,做一些看起来不太会成功的事情。

 

    科学大师钱学森静静地走了,但他留下的一句看似简单的疑问,却成为留给我们的一个刻骨铭心的待解难题。
    前不久,我的学生王嘉平的一篇论文获得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而这篇论文即使放到世界上任何大学,都是最好的论文之一。他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出来的,这是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一种探索。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在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
    培养一流创新人才,要有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事科学研究和做产品、做商业不一样,它是一种创新,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我很赞同这样一句话:“科研能否成功,就是要看走到悬崖能不能再向前走一步。”要明白,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真正做出成果来是相对较长、比较痛苦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一流创新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很重要。科研需要鼓励,甚至鼓励大家去犯一些错误,做一些看起来不太会成功的事情。
    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氛围是越来越好了。做世界一流的科研,不一定非要去美国,去麻省理工、斯坦福这样的地方,在中国就完全可以做到。
    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敢于否定的精神非常重要。一旦下定决心进行研究,首先就要敢于否定别人的成果,并想一想:前人的成果有哪些是不对的,有什么方面可以改善,有什么地方可以加强。当然,培养这种批评精神的同时,更要培养自我批评、愿意接受批评的精神。中国的科研,也许是文化的原因,崇尚谦虚谨慎,对待别人成果以肯定居多,敢于否定的意识薄弱。其实,在科研和学术方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应该再加强一些。
    现在,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令人满意,中国大学生的基本功很扎实,跟美国优秀学生相比,某些方面甚至更有优势。不过中国高校的研究生阶段教育还可以再加强些。要培养出一流的科研人员,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往科研方向走,注重营造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氛围。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立志做科研,但至少要创造出引导他们、吸引他们的机会。(作者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