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柴宝芬:关于日本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日期:2012-05-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着眼于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主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注重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创造力
  在教学方式上,日本的研究生教育提倡学生独立学习,导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以及为其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方面,并且在指导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在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课程阶段采用轮流讲座的教学方法。首先由任课教师指定教材或文献,要求学生事先阅读上课时由学生进行讲解、提问、讨论,教师仅对一些疑难问题加以提示和深入讲解。让学生在收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科研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日本研究生院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以科研为牵引,注重对研究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曰本,研究生的课题研究绝大多数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特定选题的研究,研究生进入课题较早,在选课之前,科研题目、研究计划已经定好。科研的过程使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在课题研究中,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定论,此过程中需要应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难点、疑点还迫使研究生去查阅大量的文献或请教相关教师。这种知识的积累转换可成为科研的支撑和动力。形成了在课题研究牵引下的'‘学习一一科研一一学习一一科研”发展链,实现了二者相互滲透、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研究生导师鼓励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研究。他们通常让学生自主选题,题目力求新颖和独创。一个课题往往在研究室内连续多年进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侧面着手研究。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后,举行开题报告会进行论证。报告人须在会上介绍题目的背景、国内外以及本研究室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目的、方法与手段、预期成果等。参会的导师和专家对其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审查分析。
  课题阶段学生每周必须参加的研讨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形式。主要是由研究生轮流在研讨会上提交书面研究报告,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介绍存在的问题和设想,一般每位研究生在一学期内要进行三四次这样的报告。导师和研究室内的其他成员都参与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研讨会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交流和促进会。通过它导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工作,调控研究目标和方向。其他学生也可以了解研究室的研究动态,扩大彼此的研究视野。报告者本人的研究能力也就随之逐渐提高。
  二、学术工作搭建交流平台开拓研究视野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教学形式灵活,而且积极拓展教育研究环境,努力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重视专业学会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学会举办的年会、专题会议。另一方面邀请外校、外国的教师以及学术名流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每到假期,研究生们几乎都要参加各种外校教师的集中讲学,接受不同风格的学术思想熏陶。同时,在工科领域还直接从企业聘请高级研究人员任教,把最先进的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
  另外,硕士生的轮讲制度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研究能力。即每位硕士生在每学期都有1至2次的机会做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硕士论文,也可以是当今世界最新的研究进展。讲述时要面向本学部所有的学生进行,这样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曰本的大学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国际或国内的学会,例如有的实验室就规定,硕士生2年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的国内学会。而博士生除了参加每年的学会外,还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国际学会。国内学会的各种费用全部由实验室支付,而参加国际学会的费用大部分由实验室支付。参加学会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外,还可以锻炼自己在各种场合作报告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企业对研究生素质的要求,日本文部省从2006年起启动专项资金资助理工科学生在学期间到企业进行训练。与本科生的社会实践不同,研究生的这种培训制度时间为3个月。研究生和公司职员一样,开展研究、开发、企划立案、经营等活动。这种培训有学分认定要求,企业向其支付报酬。为避免曰后出现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纠纷,培训之前,大学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要签订保密协议书。
  另外,研究生导师也积极争取利用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之机锻炼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他们有机会进入科研机构进行短期的研究学习,借助社会力量来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其研究水平。在应用技术型专业领域内,许多研究生院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锻炼和实践,学生毕业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这些合作交流加深了研究生对企业的了解,一些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或研究机构。而这些公司和研究机构也通过这条途径,最先、最直接地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综上所述,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在借鉴他国的基础上,改变观念,创新制度,走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柴宝芬,华北电力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