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朱晓红 柴大鹏等:文科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青年探索》2011年05期  日期:2012-05-14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加强就业观念的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已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青年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需求是不同的。相对于理 科学生而言,文科(注: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生的就业率略低。因此,如何发挥文科专业学生优势,培养其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H大学为例,就其五个文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文科专业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文科专业学生的创业需求分析
  笔者调查了H大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广告学和汉语言文学五个专业 个年级大一、大二、大三的大学生。发放问卷310份,回收问卷299份,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35%,女生占65%;来自城镇的学生占62%,来自农村的占38%。 总体看,文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产生早,创业需求大,但是,创业知识相对匮乏。在创业形式上,选择合伙创业和自主创业都相对较多,与性别显著相关。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除了广告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中文、法学专业学生均缺乏依托本专业创业的自信心;创业的地点偏向自己家乡或者就读大学所在的城市。
  (一)创业意识方面
  1.创业兴趣较大,产生早。据调查,54%的学生对创业是有兴趣的,其中很有兴趣的占19.8% ,比较有兴趣的占34.2%。而创业的兴趣转化为创业计划的比例较高。22.1%的学生完全没有创业的打算,而72.1%的学生考虑过创业。也有5.8%的学生正在进行创业。在对创业感兴趣的160位学生中,35%的学生从大一时就开始对创业感兴趣,还有31.9%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有兴趣。可见,对创业的兴趣开始得比较早。在对性别做交叉分析后,可以看到男生对创业的兴趣比女生高出19.5%。同时,相对男生而言,占更大比例的女生完全没有创业的打算。12.7%的男生正在进行创业而女生只有2.1%。
  2.创业需求比较理性。学生创业兴趣高,愿望强,但是创业并不盲目,创业观念比较理f生和谨慎。70.2%的学生视创业为实现理想的途径。47.8%觉得创业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62.2%的学生认为创业应该理性。
  在创业和就业的选择中,仍有60%的学生倾向于风险低、稳定的就业,有40%的学生愿意冒风险选择创业。实际上,这个比例比较合理。如果稳定需求过高,则社会将缺乏创新动力,如果挑战风险需求过高,则就业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34.3%认为创业最吸引人的原因是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27.3%的学生认为创业成功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只有3.4%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解决就业。以上数据反映了学生较高的创业愿望和对创业的正确认知,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内心中对稳定就业的现实考量。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认为解决就业是创业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创业的直接原因是就业压力大,这看似矛盾的两组数据通也反映了学生对稳定就业的渴望和通过创业实现人生更高价值的愿望之问的矛盾。
  3.创业态度与专业相关。对于本专业的创业前景,38.8%的学生认为基本没前景或没有前景,39.9%认为前景不大,持乐观态度认为本专业有前景的为21.5%。创业前景判断与专业显著相关。五个专业中,广告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创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最高,76.6%的广告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有创业前景,而其他四个专业中,认为本专业最有创业前景的是汉语言文学,但也只有17.6%。
  4.创业环境与动因。4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一般,37.2%认为较差,仅有8.7%的学生认为比较好。创业动因直接来源于就业压力。认为就业压力大是做出创业决策最直接原因的占50%,在朋友带动下准备创业的占19%,有资金或者项目的占19%,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占12%。
  (二)创业方式方面
  1.选择合伙创业多于自主创业。文科专业性别比例不平衡,相对而言男生少于女生。调查数据显示,52.3%的学生选择合伙创业,38.9%选择自主创业,6.4%选择家庭创业。而创业方式选择受到性别的影响,女生更倾向于合伙创业,而男生较多选择自主创业。
  2.缺乏依托本专业创业的计划。所学专业影响了创业领域的选择,因为54.8%的学生对创业领域的选择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19.4%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18.1%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选择往当今热门方向发展创业的学生仅占6.7%,创业领域的选择与专业特点相关。广告专业的学生对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情有独钟;而其他4个专业则更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说明,技术操作性越强的专业学生结合本专业创业的可能性越大。绝大部分文科学生对网络、软件等知识了解较少,受调查的5个专业开设计算机的相关课程也相当有限,所以文科大学生缺乏在网络、软件等高科技行业创业的能力。文科专业的技术性弱造成大学生比较缺乏依托专业创业的自信心。
  3.对公益创业知晓率低。公益创业是一种社会创新,是采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创业模式,孟加拉的格莱珉乡村银行,作为一种社会企业就是典型的公益创业。但是,仅有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专业的学生熟悉公益创业的概念(注:源于课堂教学),其他专业学生对公益创业的知晓率非常低。
  4.生源所在地影响其对创业地域选择。62.2%的学生选择自己家乡或者就读大学所在的城市作为创业地的首选;23.4%的学生选择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选择西部地区或其它的为14.4%。这与学生来源地显著相关,来自城镇的学生更愿意选择自己家乡或者就读大学所在的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选择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西部地区都要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5.较少选择“毕业就创业”的方式。30.8%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3~5年创业;20.4%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2年内创业;1 1%的学生计划在毕业当年创业;10%的学生选择除毕业当年外的在校期间,另有27.8%的学生完全没有打算。
  (三)创业知识素质方面
  1.比较重视创业者的能力,对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关注相对较少。在对创业应具备的素质进行选择时,最受认可的素质分别是出色的沟通和交际能力(89.9%)、强烈的挑战精神(85.2%)以及对市场的认识水平(74.7%),而对专业知识的认可度排名最后,仅56.2%的学生认为应该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这可能是因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较少学习技术性知识。
  2.对创业政策缺乏了解。仅有1%的学生对创业政策很熟悉,绝大多数学生(90.6%)对政策没有了解过或者只了解一些。另有8%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创业政策。
  3.缺乏必要的创业技能。47.6%的学生对计划书的书写要求一无所知,41.9%的学生对此只了解一点儿,仅有10.5%的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或熟悉。
  4.创业自信心不足。35.6%的学生对自己创业前景感到有压力;28.9%是觉得迷惘;13.4%有赌博感;只有16.4%的学生对自己创业的前景感到自信。性别对创业的期望显著相关,男生相对女生对创业前景更加自信。按专业来看,广告学的学生最自信,法学其次,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生对创业前景最没有自信。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创业中的作用并不看重,这可能反映了学生对创业的片面认识,但同时也反映了对综合能力的重视。
  文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浓厚,并且较早就有了对创业兴趣,男生普遍比女生对创业更感兴趣。但是对创业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对创业的政策和创业计划书撰写等知识还缺乏系统认识和掌握。因此,需要加大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认知和能力。
  二、现行创业救育体系的戚就、问题及对策
  (一)现行创业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成就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时代。1999年在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H大学借鉴其它高校的创业教育成果,多年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在创业意识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成功。在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H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创业意识较强,创业需求比较强烈,也比较理性。
  2.创业教育形式多元化。现有创业教育形式丰富多样,有创业成功人士报告、有创业的专题讲座、创业计划大赛,也有少量的实际技能培训。此外,在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专业的基础课——《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上,还设有创业教育的专题。
  创业大赛为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教育与展示平台。参加过“科技杯”创业比赛的学生占24.8%;参加过北京市创业比赛的占6.3%;参加过全国创业比赛的占0.9%;参加过其它创业比赛如校内创业比赛的占4.1%;另有6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创业比赛。这个比例与创业需求刚好吻合。在参加过创业比赛的80位学生中,77.5%的学生认为重在参与,锻炼个人综合能力是他们参加比赛的主要目的;36.3%的学生是希望体现个人综合素质;17.5%的学生的目标是获奖并得到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还有12.5%的学生认为是为走上创业之路做好准备。在参加过创业比赛的学生中,29.5%的学生认为创业大赛有很大影响:大大地提升了自我创业在心目中的地位;另有29.5%的学生认为有影响:了解了创业的技巧和手段。
  (二)现行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目前,文科专业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创业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效果有待提高。表现之一是创业教育服务面窄,文科学生参与率低。92.7%学生参加过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的次数少于3次;参加过3到5次的学生占5%;参加过5次以上的仅占1.3%。44.3%的学生听过创业成功人士报告;23%的学生听过有关创业的专题讲座;14.5%参与过创业计划大赛;仅6.8%参与过实际技能培训;39.5%的学生完全没有参加过以上任何创业大赛。原因是部分学生认为参加创业大赛对自己没有影响;极少数学生(5.1%)认为那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表现之二是学生获得创业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媒体和社会宣传,来自教师授课的占23.6%,来自活动和训练的占27.3%。因此,有高达64.5%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认为满足或者基本满足的学生仅占10.8%。可见,创业教育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现行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
  1.文科专业创业教育资源不足。一方面,创业讲座和培训较多,但是专门的创业课程开设不足,尚无独立开课的适合文科专业创业类选修课。另一方面,创业教育研究不足。接受本次调查的5个专业师资中仅有1名教师研究领域部分涉及创业教育与管理;在该校学生处下设了学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聘请了几名兼职教授,但是数量难以满足全校创业教育的需求,更缺少对文科专业创业教育的针对性研究。
  为此,应该加大文科专业创业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针对文科专业特点,开展与其他理工科专业不同的创业教育研究。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创业选修课,遴选创业需求强、具有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学生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师资建设力度,鼓励教师进行创业理论学习和研究。
  2.文科专业创业教育与文科专业教育脱节。现有专业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大学生对创业领域认识存在一定误区,特别是文科专业学生,所学理论性较强,技术操作性课程较少,在专业教学中缺乏创业教育的渗透,使得学生认为创业一定需要理工科类的技术才能创业,因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发展。
  为了提高文科专业创业教育水平,需要创新开展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行之有效的措施是要针对文科专业特点,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文科生不擅长技能类操作性的创业,但是,擅长的是洞察社会问题的敏锐性。因此,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领域创业,采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社会企业的形式创业。这种结合专业特征的创业教育,不仅能提升专业教育水平,也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3.文科专业创业教育与文科专业就业教育脱节。创业培训与就业培训脱节,创业讲座和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对于参加过讲座或培训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仅占7.3%;37.7%的学生认为有些帮助;33.1%认为一般;19.2%认为帮助不大。在问及创业培训是否提高了就业能力时,只有1名学生认为创业培训同时提高了就业能力,这说明,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脱节。
  这就需要在内容上和体系上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衔接,内容互补,同时,也有意识地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事实上,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密不可分。经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其就业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4.文科专业创业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设计。现有创业教育形式较以往丰富化和多元化,但是都是面对全校所有专业所进行的教育,缺乏对创业教育内容的需求评估,缺乏专门针对文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针对文科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被碎片化为专题式的讲座、程序化的创业大赛。对于创业教育需求在专业上和性别上的差异缺乏整体性思考。
  为此,需要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模拟等有机整合;加强对创业大赛的赛前培训、赛中指导、赛后资助辅导等环节,使得参赛成为创业教育的培训渠道和检验手段。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通识教育和分领域的特色教育。这不仅能培养创业人才,还能使大学生学会主动获取、创造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现实,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
  5.创业教育与文科专业学生创业服务脱节。目前,尚未有针对文科生的创业服务平台。这是由于该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启动较晚,现在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需要整合学校、政府、企业等各类资源,建立创业服务平台。总之,应该设计符合文科专业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就业率。(朱晓红,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柴大鹏,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陈吉,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2OLO一04—06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5.4.
  [3]徐晓洲,夏晓军.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杨伦超.论我国大学生创业动力支持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9(12).
  [5]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05).
  [6]纪玉梅.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