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2年第3期» 领导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高校应成为协同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2年02月29日 作者:宁 滨

    提升创新能力、转变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创新力量中,高校拥有独特的优势,无疑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解决以上问题仅依靠大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如何满足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探索“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是目前大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
  找准高校定位
  “协同创新”理念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1年6月视察北京交通大学时也曾指出,我国当前科技创新方面最大的问题,一是分散,大家都在搞;二是封闭,互相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三是低效,国家投入很多,但投入和产出不匹配。显然,从解决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也迫切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创新。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大学在这一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责在于根据国家需求和自身特点,发现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而协同创新有其固有的特征和规律,有赖于科教资源网络中多种要素的组合,创新链条上多个环节的衔接,以及服务体系中多元主体的协同。这就要求大学自身要更新理念、抓住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这一进程。当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宏观布局和统筹协调,为大学与国内外创新力量的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提供政策支持。
  另外,协同创新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面对需求找准问题,做好顶层设计,使各方优势都能充分发挥才能将工作做扎实。在这方面,大学要克服包打天下的思想,具备开放的心态,从而能够说服各方,使之愿意承担可控的风险并预见到成功带来的收益,积极参与。与协作单位组成一个有效的协同机构,定期沟通,及时解决在协同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重视平台建设
  与其他社会机构相比,高等学校具有的一个突出优势便是其多学科综合的自身属性,但其不足在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明显不够,这就要求在协同创新的模式下,大学要特别注意从社会发展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出发,积极开展同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对研究领域内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基础问题和战略问题开展持续、系统的研究,为行业与企业切实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作好科技支撑。
  在这方面,科技平台的构建意义重大。对于高校而言,科技创新平台是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和可持续创新的基础。通过整合高校与企业双方资源,联合构筑高水平科研平台,便可以实现相互开放和资源共享,从而缩短高校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距离,而这也是大学服务于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超过6000公里的运营线路,但在其最核心的信号系统却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这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能力和运行安全,甚至影响着国家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行业重大需求,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协同创新,研制的“城轨CBTC系统”目前已在北京亦庄线、昌平线得到成功应用,从而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法国、加拿大之后,第四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并成功应用的国家。而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北京交通大学相继建成了“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并与企业构建了成果转化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学校围绕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协同各方优势,努力构建平台,最终实现项目落地是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7•23”动车事故后,我们正在思考运用“城轨CBTC系统”协同创新的经验,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实现高铁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引领行业发展
  大学是我国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作好支撑与服务是其首要任务,但仅仅满足于支撑作用是不够的,实现从支撑到引领的跨越应成为大学的奋斗目标。只有在服务上定位于引领行业的发展,为行业未来发展作好技术储备,才能成为自主创新、造福社会的中坚力量,从而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方面需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中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大学除了支撑国家科技社会的发展,还要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将服务社会的目标定位于引领社会发展,瞄准行业未来发展需求,支持和服务骨干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相当比例的合作项目都是“短平快”项目,缺乏长期性。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在合作中比较看重学校为其解决眼下问题的能力,而学校对企业深层次的需求和战略问题又缺乏深入的研究,这就导致了双方缺少长远战略性合作,缺乏持续发展、影响重大的科研课题。而大学要实现对社会的引领作用,则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全局出发,主动深入行业,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基础问题和战略问题开展持续、系统的研究,以超前于企业和行业的思维,站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高度,尽快达到引领的境界。
  在实施“城轨CBTC系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将自身的优势特色学科目标定位为打造成世界一流学科,实现由行业特色向学科特色的跨越,进而实现从支撑行业发展到引领行业和相关学科发展的跨越。
  总之,提升大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要在深入思考自身办学方向和目标、办学类型和层次、办学水平和特色等因素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创建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积极参与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从而真正成为自主创新、造福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