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1年第12期» 同行交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华东理工大学创新七种“实践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2011年11月25日 作者: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理念对于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华东理工大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构建了内容丰富、点面结合、全方位、多途径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是多层次展开,深入推进引领型实践。以各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重大节日和热点的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活动、各级党校教育、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实践锻炼等为载体,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信仰观,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如,学校组织来自地震灾区的延考生“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延考生》;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等主题为契机,开展精彩纷呈活动;紧扣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性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初、中、高三级党校教育、建立“十大机制”、在奉贤校区建立党员服务站等。
  二是勇于探索创新,大力开展教学型实践。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堂讨论、主题论坛、技能型竞赛、模拟活动等)、专业实习见习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为载体,提升大学生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吸收与转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2+1”德育教学新模式(即2节理论课加1节实践性教学课),广受学生欢迎;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行的“实践教学”新方法,受到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席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在各类全国、国际性大学生竞赛项目中,学生频频获奖,在“2011年全国趣味化学实验大赛”中,“水中写字”项目斩获一等奖;在第六届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Drift队获得一等奖。
  三是开拓社会资源,认真组织服务型实践。以各种大型志愿服务、社区科普服务、公益服务活动等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增加大学生学习机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一,华东理工大学充分利用重大国际赛事资源,组织大型赛事志愿者。先后组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40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3583人及世游赛志愿者85人,参加志愿服务。第二,学校积极组建“科学商店”,大力开展社区科普服务活动。重点建设资源环境服务部、节能技术服务部、药物健康服务部、计算机网络服务部、大众化学服务部、投资理财服务部、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材料与生活服务部等8个服务部,服务活动覆盖到上海市五个区县。几年来,开展专题服务活动五十余场,参与服务的学生志愿者达到3000多人次,受益居民达到5万多人。第三,学校长期坚持公益服务活动。各级团组织与近十个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建立公益服务活动实践基地20余个;红十字志愿者近1000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3000余名;每年组织大量志愿者参加预防艾滋病“青春红丝带”活动。
  四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坚持开展认知型实践。以各种社会考察调研活动、文化艺术类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增强大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大学生文化内涵,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学校每年寒暑假组织几百支社会实践团队,赶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进行各种社会调研;每年引进数十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举办各类讲座,丰富学生精神生活。2011年,学校组织了第三届“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并重点组织了20支团队共152人,紧密围绕“给力‘十二五’,创新我先行”主题,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城市管理的五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丰富的活动。
  五是完善组织机制,重点开展创新型实践。以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等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变革大学生学习方法,塑造大学生意志品质。学校先后成功组织了10届USRP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仅第九、十届两届USRP活动,学校就立项课题1399个,参与学生3997名,共评选出127篇优秀学术论文。学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学校构建的“在全面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创业教育”和“基于CSSO的工科大学全程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保障了创业教育目标的全面实施,
  六是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努力推进职业型实践。以各类勤工助学活动、就业见习活动、挂职锻炼等为载体,训练大学生工作能力,积累大学生工作经验,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进程,谋求大学生学业和职业共同发展。学校成立勤工助学实业集团使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得到了历练;2009年以来,学校与20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学生就业见习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每年暑期,学校组织本科生和硕士生学生党员、骨干到各区政府、街道、企事业单位参加上海市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
  七是提高学生“三自”能力,不断探索自治型实践。以高校各种学生组织、学生生活园区、各类网络虚拟社区等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发挥学生自治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奉贤新校区启用后,学校在新校区建立家庭式、自治式、身心式和书院式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成立“楼管会”等八个学生民主管理委员会等新的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教育主体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生论坛梅陇客栈工作室从栈长到版主均由学生担任,实现学生在虚拟社区的自我管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