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1年第10期» 领导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坚持特色发展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第8期 2011年10月18日 作者:宋维明

    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高等院校的排头兵。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北京林业大学”和“如何建设北京林业大学”的根本问题,找准自身在国家、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优化教育结构,突出办学优势,彰显办学特色,使学校围绕生态文明、现代林业和绿色北京建设的重大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在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经历了21世纪初高速发展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等学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发挥人才、科技和文化优势,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突出育人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和根本任务。北京林业大学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确定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明确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前提下,狠抓教育质量,强化学校的育人特色,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积极搭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理念培育等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开办了以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的名字命名的“梁希实验班”,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我国林业院校唯一的研究生院。教育部和北京市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建设喜获丰收。园林专业学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国际建筑师及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金奖10余次,位居国内同类学科之首。
  发挥学科优势,推进科技创新
  学科建设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科学研究的水平,则是学科质量的根本标志。学校始终坚持将学科建设作为龙头工程,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突出科研绩效产出,支撑国家发展和区域建设。
  学校积极引导学科面向国家生态建设主战场,突出重点发展方向,确立了林木等可再生资源培育、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与城乡人居环境安全、生物质材料及能源、生态文化等6大重点领域。依托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了包括9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内的突出反映行业特色的学科体系,林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之首。学校率先成立全国高校唯一的自然保护区学院,为占国土面积近1/6的自然保护区培养紧缺的高级专门人才,适应国家需求创立具有林学、生物学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拓展办学新增长点。
  学校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建立了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重视发挥院士专家的智囊团优势,围绕国家生态建设的重大理论、实践和技术问题,深入进行咨询研究,参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大量国家层次咨询研究项目,成为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咨询的重要力量。学校抢抓可持续发展为学术发展提供的机遇,组织跨学科交叉的学术队伍,建设了集体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研究、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相应的研究中心,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编辑出版《生态文明丛书》,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撰工作,发布了我国首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
  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现代林业和绿色北京建设
  大学不仅是传承知识,创造知识的殿堂,而且是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构筑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人才服务,是提高学校办学综合素质和实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学校全方位地推进国内拓展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水利部、环保部等政府支持,推进与中国林科院、中国水科院、中国环科院等科研机构,中国林业集团总公司等有关企业的联合,加大与广西省林业厅、福建省三明市、内蒙古赤峰市、黑龙江黑河市等地方的深度合作。围绕林业等领域建设的人才、科技和咨询等需求,广泛开展教育培训、科技服务、决策咨询等工作,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赢得了办学资源,建设了南北方6大综合实践基地。科技推广工作得到充分肯定,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搭建科技产业发展平台,拓展社会服务渠道。学校的科技园建设成效显著,已经获得北京市批准建设大学科技园。校办产业良性发展,拥有两个国家甲级资质园林设计单位,连续16年实施中南海景观改造绿化工程、中直机关苗圃景观设计及绿化工程、北京玉泉山景观设计与改造工程;完成中华世纪坛环境设计、深圳仙湖植物园、杭州西湖综合保护等园林设计项目600多项,遍布全国30余省区。
  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战略,主动为首都建设作贡献。学校积极服务北京绿色奥运,参与奥运公园环境设计及部分奥运工程施工,参与主持北京奥运会颁奖花束“红红火火”的设计。学校大力支撑首都生态建设,历时4年完成了建国以来全市范围首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对北京市1649条沟系和城区各类典型绿地进行了调查,获得了翔实的植物种质资源数据,为北京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最基础的科学支撑;数十年坚持在密云水库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的科技示范,获得多项重大成果,为北京拥有一潭干净的水源做出了贡献;组织大学生,为北京市培训了4万名公益生态林管护员;完成北京公路生态绿化规划、北京市郊野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施工等重大项目;与北京林学会等联合组建碳汇研究院,为北京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政策咨询。学校与平谷区、门头沟区人民政府进行区校合作,加强对京郊生态涵养区的科技人才支撑;与北京农学院实施联合共建,共同为首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服务。
  建设绿色大学文化,引领生态文明潮流
  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大学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注重绿色大学文化建设,主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认真总结近60年的办学经验,经过不断丰富发展,凝练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遵循科学和自然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学追求,并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形成广泛共识,富有北林特色的大学文化逐步形成。
  在建设绿色大学文化的同时,学校将弘扬绿色文化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高举生态文明的旗帜,不断扩大绿色社会实践,在社会各个领域倡导绿色理念和引领绿色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成效。学校发起成立中国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等环保组织,坚持27年在首都开展绿色咨询,连续15年开展首都大学生“绿桥”活动,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接力活动成为影响北京,辐射全国的绿色实践品牌,先后获得15项国家级和国际环保大奖,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多次主办森林文化研讨会、生态文明高端论坛、绿色短信征集、“绿色校园与生态文明”大型系列活动等,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研究,获得关注森林组织奖等几十项重要奖励,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
  较高的教育国际化水平,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学校坚持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北林的优秀学术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北林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学校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签约院校行列,2009年启动全国农林院校中唯一的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为亚太地区培养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人才。
  学校依托国际学术会议平台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地位。近年来,成功举办第23届国际杨树大会、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亚太地区林业院校长联席会等系列重大学术活动,一批教师在国际杨树委员会等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学术职务。连续五年成功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先后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248名林业官员在学校接受了相关教育培训。
  科学谋划,加快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奋进
  当前,北京林业大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正全面进入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转型期。在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过程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若干优势学科进入国际知名行列,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
  我们将一如既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三个北京”建设目标,大力实施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特色发展、改革驱动、开放合作五大战略,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人才建设为突破,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办学条件建设为支撑,加快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努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