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8期» 学教视野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何祚庥院士:教育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期:2009-10-21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反伪科学斗士”何祚庥对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说,教育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如果社会各界人士能够真正地看到这种二重性,也许更加有助于解决来自社会公众和领导层的对教育问题的分歧。
    何院士说,分歧主要来自于学生及其家长与教育主管人士的认识不同。学生及其家长对自己或他们子女的未来的就业,是高度重视的,而就业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从学生或家长如此高度关注就业的问题,反映出他们对教育是生产力的属性看得更多一点。
    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是由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各级政府的领导,代表着社会公众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说得尖锐一点,是卖国的、反人民的,这样无疑是我们教育的彻底失败,所以,对教育主管人来说,往往对教育是上层建筑的性质看得更重一点。
    为什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上发生如此大的争议、如此大的分歧、甚至是冲突?何院士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论战双方没有能全面掌握教育的二重性。对于办学校教育的人来说,教育当然不限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还要有思想品德以及体育、美育的教育……
    何院士还对中国教育的经费投入问题进行了反思,他说,仅仅拿投入来说,自1995年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长期徘徊在约占
GDP的2.5%的水平,只是到了2001年,才开始突破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育法》都规定在2000年前至少要达到4%!而这一指标在全世界也不是一个高指标,因为全世界在教育投入占GDP的平均值是5%,发达国家早就达到或超过了6%。
    他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中,人们看到的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的一面,亦即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不能超越物质生产所能够提供的条件,不能不顾国力盲目的发展,但没有看到,科学和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还有能动的反作用的一面,即科学和教育有积极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一面。
    何院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素质的高低,亦即国民的科学文化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何院士说,在当前我国生产力所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改革,一旦由体制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潜力逐步挖尽,那么科学教育水平低下,就必然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就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何院士说,对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提到理论的高度认识的话,这样片面的理解,实际上是没有看到我们国家推行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竞争经济。如果说,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竞争的话,那么,在学校学习中却去淡化竞争、取消竞争,那是极其错误的。如果在学习阶段不培养竞争意识,不弄清何为公平竞争,何为不公平的竞争,在走出校门后,就无从适应社会。
    何院士说,目前,一些人不仅把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而且把素质教育简单归结为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无疑是重要的,但问题是,如果这种品德教育是靠牺牲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为代价,它首先就脱离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同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其实,这种把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同应试教育相对立起来的思想教育,是一种脱离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素质”教育或“品德”教育,说得严重点,实际上是思想教育工作中另一种形式的“假、大、空”。
    何先生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研究。他非常关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近10几年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若干理论问题发表文章。近年来积极参加捍卫科学尊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并做出重要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