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5期» 调查与研究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对华电精神和校训的理解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10月18日 作者:苑英科 仇必鳌 陈 华 蹇文馨

诞生于新中国电力工业蓬勃发展初期的华北电力大学本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以熊熊燃烧的电力之光烛照四方,育满园桃李,结创业硕果,成为电力高等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四十八年的创业史中,学校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和形成了鲜明的大学文化,展现出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华电精神。
  一、华电精神: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大学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中,既包括学校及其成员所特有的思维和言行方式,同时也包括了他们所期待、所追求的生活理想,以及他们共同生活起实际作用的物质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把大学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这种精神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学精神,它浸润于大学的校训、校风和学风等多个方面。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包括主体的使命认知即大学理念、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等方面内涵,构成以大学理念为基础,与主体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最后外化为师生行为作风的精神体系,为全校师生所共同尊奉。大学精神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地积淀而成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它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大学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显性的硬实力的话,那么大学精神则代表了一所大学潜在的软实力,既大象无形,又无处不在;既大音希声,又言犹在耳;既大器晚成,又一以贯之。
  正是有鉴于此,所以华电也应该凝练出自己的大学精神,以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范和魅力。
  笔者认为,华电精神应为“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它出自素有“诗豪”之称的唐代哲学家、诗人、政治家刘禹锡的《问大钧赋》一文。
  《问大钧赋》中的“钧”,本意是制作陶器的转轮,如《汉书?董仲舒传》所说,“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大钧”则因其能造物,故用来比喻天、自然或造化之神,如贾谊在《鵩鸟赋》中就说,“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刘禹锡之所以要问“大钧”,就是要求问造化之神(其实是执掌官员升沉进退权柄的宰相),希望造化之神能够给自己振作的勇气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造化之神“大钧”则激励刘禹锡要“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我们再来看看“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作为华电精神的依据。首先“不息”源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息”就是不停止、不休息,永远向前,战胜困难的意思。而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才能奠定前进的牢固基础。“体”则有物质存在的状态、本体、本性、禀性的意思,说明陶钧的本性或禀性是始终处在不停息的转动中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万物。这不正与学校顺应自身不息的本性,始终向前快速发展的轨迹相契合吗?当然,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观。
  “日新”则出于《尚书?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意是说假如能一日自新,达到一个新境界,就要始终如一,永远保持,做到每天新,天天新。这与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是如此吻合,也与华电科研兴校,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道”,有本质、法则、规律、主张、宗旨的意思。如韩非《解老》中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如果我们把“日新”看作是事物发展的主张或宗旨的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紧跟时代的脉博,积极向前跨越呢?
  而且笔者认为,华电人多年来坚持“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恰恰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精神的体现。
  首先团结奋进可以积聚自身的能量,让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配置得更加合理,发挥更加强大的力量。华电人在四十八年的发展史上,几度迁徙,几许坎坷,一路走来,诚属不易,但华电人初衷不改,痴心不变,人心不散,队伍不乱,靠的就是团结奋进的精神。团结就是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面对两地办学、校部转移的特殊情况,华电人难道不更应该发挥团结奋进的力量,共同唱好实质性一体化办学这台大戏吗?
  而“自强不息”正是“以不息为体”的本来面目,是华电人相信自己,以精卫填海般的雄心和愚公移山般的壮志,深入挖掘自己潜力,坚定地依托能源电力行业,发挥自身教育学术科研优势,在逆境中崛起,在曲折中前进,不断做大做强的生动体现。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高校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华电人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才能登堂入室,在强手环伺的名校丛林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爱校敬业”既是职业道德之凸显,更是学校繁荣昌盛之所系。华电给了每个学生成才的沃土,给了每位教师熔铸师德丰碑的空间,给了每位学校管理者施展才华的阵地,只要你有热爱学校的情感,乐于奉献的情怀,学校就会给你应有的回报。可以说,华电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爱校敬业精神,只有怀抱这种精神的人,才能以爱校敬业为警策,不断激励自己为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努力拼搏。
  “追求卓越”更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精神的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华电确立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10到15年的时间,把华北电力大学初步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到2008年,也就是建校50周年时,力争使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中的一所强校。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华北电力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知名大学”的目标,在它的激励下,华电人跨越了一道道门坎,突破了一道道难关,迎来了悄然崛起的春天。
  而且,“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充分体现了华电所提出的“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办一所负责任大学”就是学校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对学校的教职员工负责,并以此为指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努力为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和能源电力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正是在这种办学理念的熏陶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质量立校,以学生为本,确保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作为这一理念的最好回报,华电在近几年抓住了可以抓住的所有机会,如归属教育部,成立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大电力集团组建的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跻身“211工程”院校,创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校部由保定变更为北京等等,一系列的成果不会凭空产生,都是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巨大收获。
  笔者之所以选择“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还是基于“体”、“道”都属于哲学的基本范畴,能够涵盖汉语最深层次和最广泛的含义。同时,这两句话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易读易记,便于理解,都具有张扬个性的口号意味,有较强的感召力。虽然,从诗文格律的角度来看,“体”和“道”都是仄声字,不太符合平仄对仗的规矩,但现代社会提出的一些经久不衰的标语口号也很多都用仄声字,以充盈气势,激荡心灵,鼓舞行动,典型的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等都成为了时代最强音。
  而且,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大学更应该率先垂范,走在人文教育的最前列。“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继承中华古训,朴素端方,志虑精纯,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确实是提升学校文化氛围的难得佳语。一旦融入华电人的精神园地,必将结出鲜艳的人文之花。
  有了大学精神的深厚底蕴,华电的校训也将呼之欲出。
  二、校训:格致真知,光明天下
  校训是师生员工的价值体系群体心态的语言表述。一经形成,就会成为大学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成为每一个人共同具有的、维系整个学校的价值体系和群体意识,引领着生活在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在实现大学的总体目标的过程中,展现个人的价值。一般来说,校训是一所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归纳出来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圣至雅
之言。
  多年来,华电人一直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团结者,取团结就是力量之意;勤奋者,取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君子当奋发有为之意。求实者,即实事求是,但求科学之实,证万物之理。创新者,为日新又新,革故鼎新之意。这一校训广为华电师生校友所践行。但因为此校训早已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采用,过于大众化,无法体现华电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为了更好地展示华电风采,华电人有必要对原校训加以重新凝练升华,使之充分沐浴华电的灼灼光华,成为华电学子的群体意识。
  笔者以为,华电的校训可以为“格致真知,光明天下”。
  “格致”一词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是指要丰富知识,就要接触事物,从而领悟无所不在的万物本源。近现代随着西学东渐,“格致”一词曾被用作理学或物理学的代称,不过这里面将“格致”动词作名词用了。而在“格致真知”里,“格致”很显然还是动词,表示接触事物(实践)的意思。“真知”则是自己真正了解,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知识。至此就不难理解“格致真知”的意思是要求学生通过接触事物去获求真知。
  众所周知,华电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而格致恰恰曾是理学或物理学的代称,具有理工科院校的身份特色。同时,华电人一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夯实基础、拓宽口径的基础上,按各专业的特点,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即按一级学科(学科门类)构建公共基础平台,按二级类构建学科、专业基础和工程技术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其中,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学校长期注重实践教学形成的重要成果。同时,华电下大力气建设工程训练中心,中心以“实训、真知、创新”为宗旨,积极为学生搭建工程实践教学的平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就如磁石一样吸引着广大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深深地体味到实践出真知的无穷魅力和自己动手搞创新的最大乐趣。
  “光明”本是名词,在这里却作动词来用,可以理解为照耀、照亮的意思。“天下”则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也可扩充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意思。华电作为高校是研究科学真理的地方,同时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也使学校被深深烙上了电力的印迹,这就让“光明天下”有了一语双关的寓意。“光明天下”启示华电人要让科学研究的真理之光照亮天下,也要让电力之光照到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电力事业放射出全部的光华,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世纪,我们迎来了电力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华电作为电力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电力科研的半壁江山,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耕耘在电力建设的沃土上,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其桃李遍布电力行业的各个领域,其学术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挂牌落户,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加速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数量的不断攀升,科研激励机制的日益完善和科研团队的引进组建,一批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整体排名第一次晋级全国50强,科学研究的真理之火在华电熊熊燃烧。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申报,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日益完善更为华电人服务地方经济打造了广阔的平台,为华电人实现光明天下的梦想插上了直冲九霄的羽翼。
  可见,提出“格致真知,光明天下”的校训是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一脉传承的。
  考诸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著名院校,它们大都采用大圣至雅之言作为校训。比如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西安交通大学以“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为校训,中国海洋大学则提出“海纳百川,至仁至德”的校训,都比较合乎各自学校的特色,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
  因此,笔者认为若以“格致真知,光明天下”为校训,既独一无二张扬个性,又立意高远毫不逊色。“格致真知,光明天下”契合了以大电力学科群为特色的华电的禀赋,为华电人高扬电力特色,辐射真理之光打造了一面鲜艳的心灵之旗。
  同时,笔者选择“格致真知,光明天下”作为校训,也兼顾了这8个字的音韵效果。由于汉语平仄对仗的规律是双数的汉字按平仄交替的规律对仗,所以上述8个字中只须“致”和“明”对,“知”和“下”对就可以,恰好“致”与“下”是仄声、“知”于“明”是平声,正好符合汉语格律中平仄交替对仗的要求,读起来音韵和谐,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当然比较好记,而且字面意思也便于理解,看一遍就能记住。同时,格致真知和光明天下都是动宾结构,从语法上讲符合规范,格式工整。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华电人正凭借“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爱校敬业,追求卓越,展现出“格致真知,光明天下”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奏响时代的号角,向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的目标矢志不渝地跨越前进。(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