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1年第8期» 领导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四所交大一个梦——交通大学校长论坛综述

来源:《科学时报》 2011年07月19日 作者:陆琦 崔雪芹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共享“交通”之名,并非巧合,而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兄弟大学。
  “交通”之意取自《易经•泰卦》,其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这正是交通大学之所以命名为“交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
  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亡之时,成长于民族复兴之际,振兴于祖国富强之日。她曾支撑起旧中国风雨飘摇的民族工业,她也曾哺育了新中国蹒跚起步的众多高等学府;她曾被誉为东方的MIT(麻省理工学院),她也曾被称为国家栋梁、民族精英的摇篮;她实现了中国现代史上无数个零的突破,她搭建起了近代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第一座桥梁。
  115年来,四所交大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优良传统和“高起点、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特色,风雨兼程,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为国家培养了近百万优秀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伴随国家教育事业和轨道交通事业的大发展,交通大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让交通大学的品牌更加闪亮,成为全体交大人的共同目标。
  为此,日前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交通大学校友总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上特设了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四位交大校长围绕“展望未来、争创一流——办学理念与‘十二五’规划”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的办学实践和特色,进行了深入阐述和交流。
  上海交大:打造创新型大学
  “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创新。”
  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看来,21世纪是变革的时代,也是创新的时代,它将赋予大学新的历史使命——引领创新,同时大学通过自身变革,积极寻求保留和传播其学术成就、文化观念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21世纪的研究型大学应该是创新型大学。”张杰表示,交通大学从来不缺乏创新的意识,“敢为人先、与日俱进”是流淌在几代交大人血脉中的精神财富。上海交大将秉承这一文化精神,变革教学模式、学术组织形态、学术评价取向、大学管理模式,努力打造创新型大学。
  而这,正是“交大2020”的核心理念。
  张杰认为,未来10年我们将会经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最伟大、最根本的变革。“要在短短10年时间内完成伟大的变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必须开创一条自己的道路。”
  针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要求,上海交大制定了“交大2020”的十年发展规划。 “交大2020”主要针对2020年的中国将具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确定与之相匹配的顶级大学应该具有的特征和指标,而这些特征便勾勒出了2020年的上海交大。
  “交大2020”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一流人才高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绿色可持续校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
  张杰强调,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近年来,上海交大一直在思考和实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育人体系,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培养新时代面向各领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精英人才,实施“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创新人才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张杰希望,交大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要体会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心灵愉悦,自觉秉承“修齐治平”的理想,摒弃“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知行合一,以天下为己任。
  张杰表示,到2020年,除了主要办学指标达到世界百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外,上海交大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目标——铸就一流的大学文化。
  张杰认为,当最初“实业交通”的实际意义在历史的尘埃中渐渐淡去之时,“交通”二字作为校名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传承。未来10年,在继承老交大“求是学、务实业”、“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逐渐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文化要素。
  上海交大正致力于建设一个“大爱”的校园,即学生要有自豪感、教师要有尊严感、管理人员要有成就感。“如果这三个‘感’都完成的话,大爱文化就建立起来了。”张杰说。
  面向未来,张杰有一个梦想,就是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科技成果和人文思想交相辉映,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征程中贡献卓著的大学。
  西安交大:重视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大学的点点滴滴都应该成为大学文化和精神的载体。”
  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的心目中,毕业典礼是一所大学文化的生动体现,它不是一次单纯的欢庆,也不仅仅是为了对往事的回忆,它是重温责任、感悟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珍贵一课。
  多年来,西安交大毕业典礼随着时代不断变革,引入“权杖”、集体拨流苏等一度引起社会关注。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对于即将开启人生新航程的毕业生,回忆当年的梦想,思考青年的责任,一定会激发出对理想的追求;同样这个时刻也感召和提醒着教师要担当好教育职责的使命。”郑南宁说。
  西安交大之所以如此重视毕业典礼,正如郑南宁所言:“因为它涉及到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大学需要一种更朴素、更直接、更易理解的教育方法。”郑南宁说,“这种方法应该至醇至实,平平道来,不讲套话、空话和胡话,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宝贵的觉醒和成长。”
  郑南宁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仅靠制度和增加投入,还需要依靠每个教育工作者倾心地付出。“我们要把父母呵护、关爱和教育自己孩子的那种心情融入到大学文化中,用亲情、信念和尊严支撑学生的追求和成长;帮助学生在离开学校、面临不同的选择时,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近十年来,西安交大始终在反思大学应该如何办学。这种反思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精神的沉淀。
  郑南宁谈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往往是在“教育”和“指导”的名义下进行,少了一些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对学生意见的倾听,还难免粗糙和漫不经心地对待学生的诉求。
  “学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行事的准则,或许存在着不足和错误,但都渴望得到尊重。而我们习惯认为自己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郑南宁说,“教育者们也需要意识到,从学生那里也能得到新知和智慧,来滋养我们的内心。”
  正是有这样的反思,西安交大在一天天进步,但同时,郑南宁坦言,重塑真正的大学文化和精神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路,需要代代师生不懈地努力。“只有育人为本的理念、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心中,体现在学校不加修饰的点点滴滴之中,这所大学才能办好。”
  作为大学校长,郑南宁特别强调,大学校长不能浮躁,要有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必须坚持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文化和理想追求。“如果大学校长和领导集体没有独立思考,大学何谓独立思考,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代?”
  郑南宁认为,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所大学文化和精神的成形,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成为一流的大学不是靠各种指标、数据堆积出来的,它要有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就、社会公认的杰出人物,并能为后人留下传奇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一流大学的卓越。
  西南交大:守交通之本,谋转型之道
  西南交通大学为交通而诞生,因交通而发展。115年来,虽历经分合辗转,仍初衷不改,肩负“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交通特色。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面临着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战略部署,也面临着以高速铁路、数字化铁路建设为标志的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潮的行业发展机遇,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带逐步崛起、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灾后重建为主体的区域发展形势。”
  因此,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提出,要准确把握发展方向,以“交通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十六字”办学方针,全面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强校、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成果强校和国际化战略,强化交通学科特色,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服务交通建设和区域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西南交大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学校2011~2015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和质量满足发展需要,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效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快速提升,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三个校区协调运转,二级学院各安其位,教职员工生活质量较大提高、安居乐业,和谐校园彰显成效;学校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增强,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为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还确立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学校形成高端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备的高水平科研支撑体系,轨道交通学科集群居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从研究教学型大学向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转型,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是遵循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需求,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目标,在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事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现代大学。”陈春阳说。
  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指标,西南交大在统筹学校全局发展任务的基础上,重点确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竞争力、学科特色和优势、师资队伍层次和水平、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职工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管理水平、党的建设能力八个方面的显著提升。
  陈春阳强调,规划不是纸上谈兵,关键在于落实。“从现在起到2020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西南交大将紧紧抓住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基础做牢、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优、把成果做大,早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北京交大:从支撑到引领,部分优势特色学科达世界一流水平
  北京交通大学的发端、发展和壮大,与中国交通事业有着深厚的渊源。历经百十年艰辛求索和不懈追求,北京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积累形成的鲜明特色与优势日久弥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进展明显,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快速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在此基础上,如何使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成为北京交大校长宁滨着重思考的问题。
  宁滨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交大将牢牢抓住四大机遇,实现新的跨越。
  首先,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及未来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北京交大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物流、交通领域的基础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将服务重点定为国家信息产业、能源产业、物流产业、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宁滨认为:“必须从目前的‘支撑发展’转变为‘引领发展’,使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即将来临,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
  “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凝练科学问题和学科方向。站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高度,使研究领域在前期积累基础上,尽快到达更新的高度。”宁滨说。
  再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和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
  北京交大负责了用人机制改革、产学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并正在积极争取学院综合改革试点。“让个别学院参与国家的试点学院改革,对学校整体改革、分项改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将积极探索。”宁滨说。
  最后,宁滨表示,在北京平谷筹建现代轨道交通创新基地暨新校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未来五年,北京交大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不动摇,坚持走质量取胜、特色取胜的内涵发展之路,部分优势特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力争到2015年,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总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宁滨坚信:“作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只要办学理念正确,能够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
  四校同心 共育良材
  一个人若想成功,不能没有激情和梦想,同样,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大学,也不能没有伟大的激情和梦想。
  交通大学过去115年的发展,就是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过程——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大马力蒸汽机、最早的无线电台、最早的中文打字机、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
  站在新起点,交大人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联袂打造全球化“交大”品牌,为交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进。
  为此,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四所交大共同制定了一份名为《绿色约定》的联合公约,其主要内容是:四校同心、合力共举、绿色发展、共创一流。
  四所交大首先就《绿色约定》中的人才培养领域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北京宣言——《绿色约定》人才培养框架协议书。
  根据协议,四所交大将以新能源和绿色交通等专业为主,建立校际间硕士、博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制度,每校每年将向另外三所交通大学推免15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打破四所交大人才培养壁垒,开辟绿色通道,为四所交大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深造机会,打造具有交通大学优秀血统的综合型人才。
  经略既张,宏图将举。
  四位交大校长一致表示:“传承历史,要严守交通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严谨求实,尊重实践,培养德才兼备、敢于创新的综合性人才;展望未来,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顺应高校办学和学科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引领学科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推动民族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