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1年第7期» 领导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探索育人新途径

来源:《吉林大学报》 2011年06月17日 作者:马本华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 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生前振聋发聩的这一问,引起了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关于中国 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 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水平 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通过探索 和实践,在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 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 也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如何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 力,寻找学术创新点,如何加强学术 自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达到 教学相长,使学术、科研不只是一种教学更是一种思想的交融,近日,记 者采访了我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 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获得者导师吴振武教授。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 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生前 振聋发聩的这一问,引起了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 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水平 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通过探索 和实践,在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 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 也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如何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 力,寻找学术创新点,如何加强学术 自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达到 教学相长,使学术、科研不只是一种教学更是一种思想的交融,近日,记 者采访了我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 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获得者导师吴振武教授。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动 力”。吴振武教授是我国古文字研 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在培养学生时就十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他的学生冯胜君是2004 年 “全国 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吴振武教授在介绍这位学生的情况时说道:“有爱好是很重要的。这 位学生在哈师大读本科的时候就 与我联系,他的爱好很明确。入学 后,他主要做古文字。”因为爱好,冯胜君博士潜心在古文字的世界 里,在吴振武教授的指导与帮助 下,最终确立了“二十世纪中国古 文献新证研究”这个课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吴振武教授一直跟 踪指导。在冯胜君博士毕业论文送 外审的时候,吴振武教授邀请的评 审专家都是这个研究领域最优秀的,论文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古籍整理方面的权威专家、复旦大 学吴金华教授,在评审论文之后来 信询问是否可以将论文中的一部分观点用到他所编写的教材中。这 意味着冯胜君的论文在某些方面 取得了突破性和创新性成果。
  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学术自律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 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 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 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 ‘冒’不出杰出人才。”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是社会各界特别是高等教 育界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 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法。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从传 统的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教 育模式向培养创造型、发明型人才 的培养模式转变?吴振武教授结合培养优秀博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培养拔 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培 养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条件作为支 撑,还需要独特的软件条件,其中包括有特色的学科建设、悠久的文化积 淀,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师资力量。针 对这一点吴振武教授特别强调,在研 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需要具有前瞻的学术眼光。在学术方面应该具有一 定的高度,只有这样才可以带领学生 们登上新的高度。正如美国七八十年 代的一个社会学统计所得到的结论: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诺 贝尔奖。
  第二,因材施教,注重研究生 个性化培养。吴振武教授说:“一般 来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拔尖创新人 才,指的是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人,这些人往往都是比较 偏科的;还有另外一种拔尖创新人 才,是属于天才型的人物,可以在 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后一种人才是比较少的,多数拔尖创新人才 是比较偏科的。所以拔尖创新人才 分两种,一种是像爱迪生、爱因斯 坦、霍金等全才型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才而言,是属于偏科型的。所以,在 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针 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教法。研究生培养是相当个性化的。”个性化培养 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更好 地发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提高学术自律,营造自 由、宽松的学术氛围。长期以来,我 校古文字学科一直秉承着较高的 学术自律,对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一丝不苟。吴振武教授认为,学术 研究提倡自由,学者们都渴望在自 由的学术环境下进行科学研究。我 们的起点还不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学术,所以目前我们还需 要从行政管理上保证研究生培养 的规范和公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 中,我们只有做到选才自律、培养自律、研究自律,真正实现学术自 律,才能做到学术第一,才能培养 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教学相长 从传授知识到思想交融 吴振武教授在谈及全国优博获 得者培养过程中的感受时说道: “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老师成长的过程。学生和老师会有很多的讨论 和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 启发,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当 一个学生可以和你讨论、互动的时候,那是令人高兴的。我们追求讨 论学术时老师和学生能够进入一 种很愉快的境界。”培养拔尖创新 人才的过程除了教学,更多的是一种交流,“师”“生”的角色在不断转 变,老师带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学 生激发老师创新的灵感,教学相长 便是如此。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高 等教育强国的需要,是解决高校在 人才培养方面“平而不尖”问题的 关键。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培养出了 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 那些可以引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至引领世界科技进步的领袖 型人才的培养还在进一步地实践 与探索中。相信通过从实践中总结 经验,以及更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的实施,我校将会培养出更多拔 尖创新人才。编者按:
  2009 年,吉林大学确定为 人才年;2010 年,吉林大学确 定为关注学生成长年;2011 年,吉林大学确定为开放合作年。其中任何一个主题都离不 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营 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现代 大学的历史使命。本报将连续 刊登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获得者导师吴振武教授 和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获得者孙俊奇的两篇专访,以加深全校师生对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的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