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4期» 高水平大学前沿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对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探讨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09年10月18日 作者:山红红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体系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中,高等学校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一些具有专门特色的高校具有与其他高校不同的历史地位、发展过程、办学状况和服务面向,只有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沿着特色型大学的路子发展,才能找准自身的定位,在高等学校体系结构布局中占据恰当位置。
  一、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以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为起点,我国高校在伴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学科专业特色和服务面向的大学。这些大学大部分具有行业特色,有的更是长期在行业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办学,打下了鲜明的行业印记,如传统的地、矿、油、交通、水利类的高校;另外也有一些学校由于其在某些学科专业方面的明显优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这些大学虽然是特定时代和国家特定需求的产物,但是却忠实地践行了一种重视专业化教育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为我国国民经济许多重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同时也集中发展起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专业,与国民经济建设建立了紧密的结合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追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思路,我国在世纪之交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刻改革。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原来行业部门管理的一批高校,有的划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有的划由地方政府管理,有的在划转以后还进行了合并。总体上,在新的管理体制下,这些高校摆脱了原来的管理模式,办学自主权得到了明显加强,使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成为可能。事实上,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许多此类高校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学科类型单一、服务面向高度集中的状况,由单科类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甚至综合型大学,综合实力得以加强,服务面向得到拓宽。但是由于新发展的学科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成长期,这些高校还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以原来的优势学科为主要办学支柱的状态,而且行业或特定经济社会领域仍然保持着对这些高校旺盛的专门需求,所以相关高校在优化学科结构、向多科性高校发展的同时,正在利用这种更好的综合学科环境,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一种在新的高等教育布局中的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模式。
  二、特色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目前,特色型大学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新的概念,就有关高校的现实基础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布局而言,特色型大学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特色型大学的主要标志是学科专业的类型和结构特征。学科专业的类型和结构特征,确切地说,是指大学具有明显处于强势的学科专业,这些学科专业本身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集中一批学术水平高的一流学者,是学校最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并得到社会公认,同时能够依托这些学科专业系统地培养精英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
  第二,特色型大学具有主要服务面向的特定性。一般来说,其服务重心在于某个特定的行业,对这个特定行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起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兼顾为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第三,特色型大学不限于单一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单一的服务面向。适应当今学科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发展状况,特色型大学在保持某方面学科优势地位的同时,要发展好优势学科的支撑学科以及有利于交叉互补的基础学科,成为多科性大学,从而具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第四,特色型大学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是高水平大学。特色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标准,所以特色代表的是一种领先水平,特色型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是体现其高水平的核心。特色型大学应该是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协调发展,在强化优势的同时提高整体水平,应该通过特色彰显水平,找准学校办学的立足点。
  三、特色型大学建设的现实意义
  1.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类型和模式,促进大学发展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多样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总体水平提高的需要。现在发达国家的高校都是既有综合性大学,又有多科性大学以及单科性的专业技术学院。多科性大学中,也有许多是某些学科占优势地位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高校的发展模式必须是多样性的,也有必要形成一定的相对分工,许多大学需要确定一个特定的服务面向,在某一特定领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此大学之间保持互补、个性、差异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在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一批专业性比较强甚至是带有明显行业性特征的大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现在这些大学都面临学科专业结构适当调整的问题,既不能再走过去学科专业单一、服务面向狭窄的老路,也不能轻易放弃其固有的优势走大而全的发展路子,所以面临如何恰当地、科学地进行办学定位的问题。特色型大学无疑可以为这些大学提供一种定位选择,因为这既有利于这些大学继续保持并不断强化已有的优势,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又更好地确定这些大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在高等教育中的类型定位。所以特色型大学建设对于促进大学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有序竞争和整体优化都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此高等教育界已经迅速形成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共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条路径并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从局部入手,通过对优势比较突出的某些大学、某些学科、某些研究方向予以重点发展,争取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原来隶属行业部门管理的大学以及其他一些相类似的大学,由于长期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办学领域,相应的学科专业得以重点建设,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家队伍、办学条件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在国内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有的甚至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以特色型大学建设可以为我国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增加一种选择,为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开辟一条新路。
  3.有利于国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需要加强对一些高校的重点投入和有针对性的投入。传统上或简单地按照办学规模来配置办学资源的方式显然不利于高校关注办学质量,也不符合国家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因此,把办学定位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必需和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取得更多社会支持特别是产业支持的背景下,特色型大学可以依托与特定行业的紧密联系,通过保持对相应行业的有针对性服务,在与产业的互动发展中赢得支持。特别是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吻合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部门的共建体制,为行业部门更积极有力地参与对这些高校的共建提供了现实的目标。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推动特色型大学建设无疑可以在办学思想上与行业部门进行更好地接轨,从而对高校的共建形成更可靠的政策指导。
  4.更好因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要
  随着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需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好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等瓶颈问题。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为此,尽快建成一批为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提供高水平人才和科技服务的高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特色型大学可以遵循这一要求,发挥在某些方面的领先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大学在服务国民经济某一特定领域、服务一个专门行业方面具有良好传统和自身优势,目前这些大学仍然与相应行业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不仅仅是因为高校与行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关键是这些高校的优势领域与行业的需求相吻合,行业对特定高校的需求也没有改变。当前在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中,突出了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行业的重点发展,例如针对战略性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现状,国家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以及煤炭、钢铁等资源的发展战略,这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予以集中的人才、科技和学科专业支持。特色型大学熟悉行业、了解行业,依托其学科专业优势,可以在行业发展规划、技术创新、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思路和要点
  1.在办学指导思想中明确特色型发展定位,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认为,“一所大学必须清楚自己在国家、地区和不同阶段中的发展情况,比如属于哪种类型,与别的学校有何区别等,这些都考虑在内,才会定位清楚”。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的命题,具备相应条件和特征的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特色型大学的可行性。通过特色型办学定位,进一步找准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服务面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形成科学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也通过发挥特色型的定位优势,为学校办学获取更大的空间。在确定特色型办学定位的同时,高校就可以更好地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特色化发展策略,通过以优势带整体,实施重点突破,整体发展。
  2.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中心构建学科体系,强化学科优势,形成学科特色
  特色型大学建设的现实出发点是已经拥有的传统优势学科,建设的目标应该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把传统优势学科做大做强,使若干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科形成系统的学科类群,建成学科高原。优势学科的强化应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在学科建设上采取优先保证的策略,集中优势资源,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同时要加强对世界同类学科先进水平的追踪和对生产技术发展方向的跟踪,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改变过去单科性高校学科单一发展的局面,从学校整体学科体系和结构优化入手支持优势学科建设。要以优势学科为原点,分层次建立由其发展衍生的线性学科群、由与其彼此支持的相邻学科组成的相关学科群、与不同学科交叉产生的交叉学科群,使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互相促进,保持优势学科的发展张力,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学科。
  3.保持与相应行业的紧密结合关系,以服务体现特色,以贡献赢得支持
  行业可以为特色型大学提供稳定宽广的发展平台。在新的办学体制下,特色型大学要做好与行业关系的新的定位,应该把依托行业、服务行业作为办学的重要宗旨。为此特色型大学既要做好适应性服务,更要做好主动性服务。适应性服务就是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对有关工作做出相应调整,不断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主动服务则是一种超前性的服务,重在做好服务的超前准备,加强服务的引领性、针对性。这要求高校要面向所服务的行业制定整体和长远规划,要加强对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应需求的研究和预判,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重点是要展现解决行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重大技术创新难题、人力资源长远优化的意愿和能力,体现大学在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这种全面而深入的服务,为行业做出持久而重要的贡献,就可以树立特色型大学在行业乃至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也会相应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必然可以赢得行业的重点支持,使特色型大学建设得到强大的后盾。
  4.突出产学研结合优势,提高优势学科创新水平
  现在国家正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构建创新体系。特色型大学具有与行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和优势,许多大学在与行业的结合中建立了成熟可行的机制,也往往与行业所属的众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结合关系。在今后的建设中,相关大学应该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在产学研结合理念、模式和机制方面的探索,深度融入行业及其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特别要立足于优势学科专业与行业及企业实现产学研全面对接,一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的学科专业支撑、理论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从企业需求和科技发展中吸收灵感和动力,促进优势学科创新。
  5.重视提高学校综合水平,在突出面向行业服务的同时加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特色型大学的特色和优势的强化需要依托学校办学综合条件和综合水平,建设特色型大学要立足于从系统上考虑学校办学问题。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优良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广泛的校外合作等都是学校保持或达到高水平的必要因素,也是形成特色和优势的基础。所以特色型大学建设要重视学校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综合水平。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大学赢得社会支持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特色型大学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新的现实课题,需要由相关大学在认识上不断发展,在实践上积极探索,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关行业的关注与支持,也需要国家从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角度予以重视,并给予思想和政策支持。(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