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1期» 高教时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服务社会:大学的新理念新要求

来源:新华网 2013年10月17日 作者:顾海良

大学服务社会,是大学发展的新功能,也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新理念。那种以为“大学就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和纯粹的精神家园”的传统经验和观念,已经面临现实的挑战。现代大学不只是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单位,还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要素的来源,是社会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要素。
  大学功能的嬗变,赋予现代大学新的使命。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反过来,社会经济发展又不断对大学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将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人才的选择作出判断,高校人才输出的标准和路径也将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一所高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内在的教学和科研的衡量指标,还应包括对社会的服务程度和贡献程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大学服务社会的新机遇和新要求。今后20年,如果中国的中西部经济社会不能取得长足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与腾飞,仅仅靠中西部的自然物质资源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知识、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强有力支撑。知识、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的提供,有赖于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发展。
  一所大学立足地方,不能为地方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怎么能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一流呢?在西方发达国家,任何一所著名的高校,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本地发展的影响,体现在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他们培养人才,为当地提供直接的服务。假如地处“硅谷”的大学不首先为“硅谷”地区服务,不在“硅谷”进行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就不会有世界上著名的“硅谷”。
  基于这些战略思考,近几年,武汉大学以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已经建立了广泛而有效的校地合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学校在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和地区、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关键技术的重大研究成果,在国家的诸多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方面军,已经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强大生力军。大学科技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学校社会影响力、综合实力和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标尺。
  为了可持续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我们鼓励教师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积极寻找社会发展需要的课题和项目,使学术成果直接为社会服务;我们把科技园建设作为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努力将其建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技术创新的研发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基地,极大提升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各学科的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创办高规格高水平的研究院,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我们还对大学生进行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是大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也是大学发展获得的新空间和新机遇,更是建设现代一流大学的唯一选择。(作者系武汉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