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12期» 高水平大学前沿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特征与策略

来源:教育探索  日期:2009-10-21

    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建设起步于新中国建立初期。1952年,我国政府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培养大批国家建设急需的专门技术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和重组,兴建了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其所属行业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石油、电力、通讯、建筑、交通等领域,形成了以中央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统筹管理的模式。除了这些以资源类为主的行业大学外,还建立了以人文类为主的行业大学。行业特色型大学经历了规划、建设、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央部委所属的大多数行业大学划转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实现了教育部与地方政府管理和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资源类行业特色型大学因所对应的行业资源的减少,部分行业特色型大学进行了合并。有些调整合并后的特色型大学得到了行业的大力支撑,办学出现了新的生机;但有些特色型大学面临新的分化、转型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抉择。特色型大学的建设离不开行业的支撑,行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影响特色型大学的建设。研究特色型大学建设的特征以及行业产业发展对它的影响,寻找建设特色大学的有效途径,对解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基本特征
  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特征主要有四个:
  1.特色形成的长期性
  大学特色是经过几代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的,是通过大学毕业生参加经济建设后所产生的影响得到验证的。大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至少需要两个本科教学培养周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特色雏形,产生社会影响力。大学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与科研优势,与行业长期合作,积极参加行业技术创新,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发挥重要的特色服务作用,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优势。
  2.特色内容的独创性
  特色型大学建设要立足不断创新,依靠自己的师资力量,创立优质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不仅自己要独创,还要优于其他同类高校。在教学工作上,要有独创的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良;在科研工作上,要有独创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成果,社会效果良好。这就需要高校在特色建设中做出不懈的努力,实现并保持特色型大学建设内容的独创性。
  3.特色发展的稳定性
  在建设特色过程中,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办事,避免主观性、随意性,不能今天确定一个特色,明天又改为另一个特色,要确保特色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只有特色突出而稳定,特色建设的各方面内容相互协调,人才梯队建设具有连续性,特色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实践性,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色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4.特色成果的影响性
  特色成果必须具有社会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大学的特色建设,首先要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认可,使全校上下团结一致,为特色建设献计献策,集中使用财力,选准创新的突破口,全力促进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其次,加强特色建设成果的推广工作。行业特色型大学对特色成果的推广工作,往往重视不够,缺少固定的推广机构和人员,这对扩大特色成果的影响是不利的。必须建立专职机构,大力推广特色成果,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特色成果的影响力。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中的问题
  1.服务定位问题
  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行政隶属关系调整后,有些大学失去了与其紧密相连的服务行业,服务对象变得模糊不定,服务定位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某些特色院校隶属关系调整已过去数年,但是,对能够体现和强化新的特色建设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并不是很清楚,使特设专业学科建设,缺少针对性,缺少现代新兴行业的支撑,使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困难。行业特色型大学内的原特色专业、学科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验条件等还没有完全针对新服务定位进行改革,严重地制约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
  2.创新学科和专业生长点成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中的一个瓶颈
  在新的形势下,行业管理的保护性政策已经被打破,行业特色型大学已经与综合性大学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在同一个条件下进行竞争,行业特色型大学若不加快开设创新的学科和专业,将会走进“死胡同”,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主动,失去机遇。这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必须解决的紧迫任务,加快创新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将为大学的特色建设开辟新的领域,产生新的亮点,学校的发展将会迎来一片新的天地。
  3.传统学科优势受到很大的冲击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行业特色型大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已经形成了行业特色显著、学科优势突出、具有行业特征的办学模式,其中专业内容、课程设计、实验项目都是按照原行业内的产业生产工艺安排的,而且实行专业对口,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按专业可以顺利就业。现实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基本失去了行业的固定支撑,当年建立形成的传统学科优势,受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冲击,其优势逐步被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并且能让其继续发展下去,已经成为行业特色型大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必须花大力气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4.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做得不够
  行业特色型大学,主要是为行业的发展服务的,为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较少,这是由原来的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决定的。实行新的大学管理体制后,行业特色型大学没有跟上时代的变革,教学改革滞后于时代发展,没有及时制定新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战略,特别是在那些没有行业内容的地区,行业特色型大学很难与当地政府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相结合,形成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的联合体,使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同时,也影响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对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贡献率。
  三、加强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对策
  1.重构“特色发展”观念,确保特色优势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生力军,它的建设不仅不能弱化,而且需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继续加强。国家主管教育部门对此要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并认真组织特色建设。要用新的特色发展理念,统一大学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反对消极思想和浮躁情绪,积极稳妥、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建设。另外,还应该积极促进不同层次类型、不同服务方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不求千校一面,不办相同的综合性的大学,鼓励个性发展,发挥各大学的优势,积极稳定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色发展。在办好一批综合性大学的同时,努力办好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让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呈现出办学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多结构性,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拓宽传统特色专业,赋予其新的发展方向
  在新的形势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已不是原来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它的内涵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因行业的兴衰、体制的改革而出现的。前期大规模的教育体制改革是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不合理的部分,而行业还是存在的,只是产业结构和企业发展方向有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行业特色型大学只能努力拓宽专业、学科的覆盖面,拓宽服务领域,及时确定专业、学科新的发展方向,否则,将会失去特色优势,失去开创新的发展空间的机会。拓宽传统特色专业,不能放弃原有的传统特色专业优势去追求建立更多的新兴学科,这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拓宽专业特色覆盖面工作陷入困境。应当在保持行业特色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逐步拓宽,做到不仅保持了原有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色优势,又开创了新兴的学科发展方向,并且得到了新的行业支撑,这样循序渐进,经过一段时期的奋斗,在新兴专业、学科方向上,将产生新的特色,使传统特色优势得到延伸,实现持续发展。
  3.实行特色项目建设制度,推动大学行业特色深入发展
  建议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实行特色项目立项建设制度。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特色项目建设,指定具体部门进行管理,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要高标准、严要求,使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的。要在行业特色型大学内,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参加建设工作,学校要调动校内配套资金和实验设备等条件,大力支持特色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要脚踏实地地去建设,切实建出水平,建出特色。绝不能走过场,贻误发展的大好机遇。行业特色型大学还应当紧密联系相关行业,与行业建立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的有效机制,如与行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等。把合作项目列入自己的计划中,长期合作,长期建设。行业部门要把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色项目建设,列入行业发展规划,在行业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把行业特色型大学办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4.采取订单合同培养方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采取订单合同培养的办法,为行业培养订单式大学毕业生。根据行业中的企业单位所需人才的要求,制订具有行业特点和管理内涵的培养方案。把专业教学与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培养有较强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为企业进步、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行业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毕业生走向基层,服务企业,改善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状况。此外,行业部门要动员、组织各类企业为大学毕业生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把相关的政策、条件落实在订单式合同内,在企业与特色型大学之间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机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可以根据行业某一区域企业密集、对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大、经济发展快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建一批适合本地区需要的社区学院,或是在大学内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大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陈丽杰,东北林业大学工程师;朱永林,东北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