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华电聚焦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华北电力大学学生讲述参加社会实践的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1-01-24

  编者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可以引导青年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服务社会,培养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
  近日,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感受和收获,令人深受启发。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使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我们从本期开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连续、深入报道,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更为丰富多彩、富有实效。
  1月15日,寒假返乡的华北电力大学学生扎西琼拉和他的同学一起,前往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查务乡明玛村开展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活动。这是该校大学生实践团第三次深入西藏无电地区开展这样的活动。
  “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从2009年至今,华北电力大学的学生们以此为宗旨,以“送设备、送人才、送服务”的方式,坚持赴西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太阳能利用科普知识、户用太阳能照明设备使用、维护维修技能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彻底解决了当地数十户无电农户的照明用电问题,使绿色电力点亮了乡村的夜晚。
  听,他们在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快乐,因为我们是“光明传递者”
  明玛村,坐落在雪山脚下,平均海拔4600多米,属于纯牧区,全村共有32户村民。在这里,扎西琼拉和同学们挨家挨户地询问村民们对捐赠的太阳能照明设备的使用情况,耐心地解答和教授村民使用维护技能,受到了村民的真心欢迎。
  扎西琼拉(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大四学生):
  这是我三年内第三次返乡参加西藏无电地区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活动。去年暑期,我们华电10名师生同合作企业代表共赴拉孜县节村,彻底解决了节村53户无电农户的照明用电问题。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节村现在已经接入了大电网,实现了户户通电。目前,我们捐赠的设备被送到了更为偏远的明玛村,我们也跟着来到村里,希望给明玛村的村民们早日带来光明。
  2009年暑假,我校开展了“能源调研西藏行”实践活动,在深入西藏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西藏无电地区能源利用状况对策和政策的建议报告。
  2010年8月19日,我校师生和合作企业的代表一起,带着53套太阳能照明设备和科普资料来到节村,确定设备安装方案。当时,通往节村的道路被河流阻断,水流湍急,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热情的村民们主动背起同学们过河。此情此景让我心头一热:一定要让这里的藏族同胞们早日用上电!硕士研究生杨天明高原反应很明显,低烧呕吐不止,但他坚持着说:“没事,只要能尽快为节村村民们送去光明,我们受点苦没什么。”
  在我们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设备安装非常顺利。8月20日,当我们来到跟随我们一天的白玛多杰小朋友家时,只见多杰手脚麻利地将太阳能设备箱体中红黑两色的接线头连接到蓄电池上。这一举动让大家非常惊喜,原来小多杰跟着我们学了一天,已经学会如何安装设备了。灯亮的一刹那,多杰兴奋地拉着我的手,用略微生涩的普通话说:“有电了!有电了!晚上我再也不用点煤油灯学习了!”待设备全部安装完毕,村民索朗激动地说:“现在,我再也不怕夜晚的到来了。”村民们说,绿色电力之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底温暖又明亮。
  当地政府、全体村民和我们师生一起,举行了庆祝仪式。拉孜县政府向我校赠送了“送光明、暖民心、创和谐”的牌匾,村民们更是身穿盛装,载歌载舞,感谢华北电力大学为节村做出的贡献。村民们把我们这些学生称作“光明传递者”,我们心里别提多开心啦!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深感到,学校不仅教会我知识,更让我确立一种人生信念,那就是要“爱祖国、爱家乡、爱专业”,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建设家乡做贡献。
  自豪,我是扎根西藏的“电力建设者”
  得知学校在今年寒假组织学生到明玛村继续开展扶贫活动后,去年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被招聘到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的加央也忙碌起来。加央主动帮助学弟学妹们联系当地镇政府,并向同学们详细说明了明玛村的自然状况和行车路线。他还表示,如果时间允许,他也会去趟明玛村。
  加央(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2010届毕业生):
  2009年4月,在“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赴藏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我曾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在会上,我校党委书记吴志功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你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而且要将此活动同学业、就业、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此,我深有感触。
  我是节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五年前初到北京,在华北电力大学读书。我望着首都和校园明亮的灯光,常常想起往日在家乡微暗的油灯下为梦想奋斗的苦涩与喜悦,想起在暗淡的油灯下为生活奔波的乡亲们。我时常问自己:到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喜笑颜开?
  没有想到,2009年,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赴藏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活动,实现了两个愿望:一是让我们节村用上了先进的太阳能照明设备,解决了全村乡亲的照明用电问题,村民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我本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赏;二是因为我在2009年“能源电力调研西藏行”社会实践中的优异表现,受到了企业领导的肯定,毕业后我被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优先聘用。
  昔日的华北电力大学学子,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西藏电力事业的建设者,这与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实践中,我懂得了电力工作者的职责是什么,也坚定了我的人生志向: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报答养育我的家乡,为家乡人民献出绵薄之力,让光明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片土地。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是华电学子、也是西藏电力建设者应该担当的使命。
  责任,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当扎西琼拉等同学奔赴明玛村时,曾与扎西琼拉一起赴节村参加社会实践的陈振宇、谭玲等同学正奋战在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上。他们立志要考取自己所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可再生能源专业的研究生,继续从事能源电力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刚一考完,他们就向学校团委的老师询问扎西琼拉在明玛村的情况。
  陈振宇(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四学生):
  去年暑期在节村通电的当夜,我激动地给指导活动的老师们和有关领导寄去了感谢卡。那一刻,我特想与他们一起分享传递光明的幸福与感动。在雪域高原的夜晚,星光璀璨,看着我们送去的灯光和星光交相辉映,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那是一种豪迈而又深沉的情怀。
  我们服务社会的行动得到了学校、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的鼎力相助,他们对活动的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校长刘吉臻鼓励我们切实把在西藏节村的扶贫服务活动做实、做好、做透。
  谭玲(可再生能源学院大四学生):
  赴藏参加教育扶贫服务活动,改变了我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历练对丰富人生的意义,也认识到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我立志考研,想继续深造,是想用更过硬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将来就业,我愿意到基层去,发挥专业优势,把光明送到无电地区,为祖国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为民族团结尽一份力。
  作为电力大学的学生,我们通过服务社会的实践行动,聆听那些能源电力尚且缺乏的高原、戈壁、海岛、边疆人民对于能源利用的迫切呼唤,体会到能源电力对于送光明、送文明、送富裕、送和谐、暖民心的重要性,更增加了我们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这是我们大学时代的一种可贵的人生体验。通过服务社会,我们奉献了,也收获了,这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或许,这也将是我们的人生转折点。(袁新文 张瑞雅 王集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