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11年第8期» 高教时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毕业率?就业率?教育质量

来源:《科技日报》 2011年07月26日 作者:林新宏

    毕业率、就业率、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三大命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日前,《科学时报?大学周刊》上的《提高学术要求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一文指出,当下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社会,都流行以就业率判断高等教育质量。于是,高校各显神通,想尽办法提高就业率;有的学校甚至弄虚作假,放弃高校作为社会良心的底线,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文章认为,追求过高的就业率在逻辑上会损害和降低教育质量,要提高质量,教育部和高校首先需要停止统计和追求就业率。
  就业率与教育质量之间未必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就一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断提高就业率。这一点毋庸置疑。
  笔者所在高校的护理专业,由于严格认真地规范教学狠抓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有效地适应了社会和市场对护理人才大量而迫切的需求,因而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由于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动手能力强,较好地满足了各大医院对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人才的大量需求,因而长期以来学生都不愁就业;纯属冷门的医学统计专业,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报考人数寥寥,就业者人心毛毛,近年来他们注意调整和拓宽专业方向,改革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成为许多制药企业提前下“订单”且供不应求的香饽饽。所有这些都说明,高校教育质量与就业率之间,是可以而且必须统一甚至是水涨船高相辅相成的;而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去提高就业率,可能得益于一时,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才是根本大计、长久之计。
  高就业率“在逻辑上会损害和降低教育质量”的看法,是很难成立的,起码是以偏概全的。特别是将这种看法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恰恰是有欠严密,不符合逻辑的。通过各种歪门邪道不择手段去提高就业率,必然会损害和降低教育质量;而努力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去提高就业率,则是高校的必然选择,也应该是当前高校在处理教育教学质量与就业率之间关系的主流。
  毫无疑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不是职业培训机构,不是技能训练场所,不应该把目光完全盯在学生的就业率上。但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重要的民生,是学生的切身利益所在,事关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无论学校和政府,都不可能不高度关注。显然,让政府部门和高校“停止统计和追求就业率”,是不现实的,当然也是行不通的。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政府和高校无论如何不可能无动于衷。因为就业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要求政府和高校“停止统计和追求就业率”,无异于因噎废食。
  就业率与教育质量的情况如此,高校学生的毕业率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又当如何?
  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全国高校本科四年的毕业率为36.1%(六年的毕业率为57.5%),而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毕业率大都在97%以上。不可否认,美国高校宽进严出的政策,有利于保证毕业生的质量,也使他们保持着较低的毕业率。但是,这里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不能反因为果,也不能反果为因。而且美国高校毕业率低的原因,并非如此单一。美国本科生的在校学习,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他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也可以以种种原因休学一段时间甚至服一两年兵役后再回校读书,所以美国的本科生才存在四年、五年、六年甚至更长年限毕业的情况,这些也是美国高校学生毕业率低的原因。美国大学之所以能保持这种状态,有制度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而所有这些,必然也必须有强大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保证。中国则完全不具备这些条件。当今中国中等规模的大学每年大概都有三五千人毕业,如果将毕业率降至70%——即使如此,与美国也还有巨大的差距——每年应该毕业而未毕业滞留学校的学生就达900~1500人,累积下来一定会更多,学校如何承受得起?别说教学场所、实验条件、师资力量无法承受,恐怕连课表也排不过来。虽然,实行较长一段时间(最少四年)以后在校学生人数可能保持常态,但即使两三年时间,大概也没有哪一所高校能承受得起。
  由此可见,在中美两国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体制、教育目标等方面如此迥然不同,在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如此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去比较两国高校学生的毕业率,并由此得出有关教育质量的差距,很难说这是一种科学的比较方法,比较的结果自然也难以令人信服。
  学生的努力程度很高,教师和学校的学术要求也很高,从而既达到较高的教育质量,又保持了较高的毕业率——这样一种理想,对我们而言,起码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当然,我们不能误解关于通过提高学术要求,坚持高标准,严格把关,降低毕业率来提高教育质量的想法和意图。也许这是治理高校教育质量下滑的一剂药方。只是这种药方太昂贵,国人还无法承受。就像一位农家子弟患了重病,可以用几千元的普通药方,收到比较一般的治疗效果;也可以用几万、十几万的昂贵药方,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的农民弟兄来说,后一种药方虽好,价格却无法消受,因而这样的药方就显得毫无意义。
  教育部党组日前下发的《关于教育战线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化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质量标准。”诚哉斯言。我们任何时候不能忘记中国国情。离开了中国国情,再好的药方、再好的办法也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海市蜃楼、空中楼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处理毕业率、就业率和教育质量的关系方面,我们应该有这个共识。
  努力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提高就业率,是高校的必然选择,也应该是当前高校在处理教育教学质量与就业率之间关系的主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