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5期» 高水平大学前沿论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研究型大学特色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年10月18日 作者:夏品奇 程泳波

 学科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学科具有鲜明的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具有发展科学的功能。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而学科则是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元素。学科的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因此,学科建设是建设研究型大学之根本,是高校竞争力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校发展中要紧紧抓住的龙头。要从构筑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科建设对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称得上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科上都占优势,而且也并不是拥有全部的学科门类。如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医学非常棒,却没有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曾有过建筑系,后来取消了,因为他们认为要建立一个杰出的建筑学院,所需要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不相称。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不一定拥有所有的学科,而必须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对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特色,是比较优势。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是研究型大学快速提升水平的捷径。
  一、如何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学科
  目前,高校之间竞争的本质就是特色学科实力和学术水平的竞争。就研究型大学而言,特色学科建设必须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体现“宽”。特色学科绝大多数都具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和作为交叉、边缘学科的优势。它们作为中介,交汇、融合着来自科研和社会的大量信息,并对众多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广阔的理论网络和多维架构,产生一系列新的、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开发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直接帮助和指导,反过来也会对基础研究、基础学科的发展形成有力的促进,从而加快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增强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因此,特色学科的课程设置宜宽不宜窄。在保证课程结构内在的合理性、相互兼容性的基础上,扩大课程的知识包容量和学科跨度,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归纳、概括,抓住重点和脉络,删繁就简。使学生尽可能系统地掌握各相关学科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与方法,为他们的综合创新提供更多的材料,开阔视野与思路。
  第二是突出“新”。特色学科很大程度上就是吸收新思想,创立、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有效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影响巨大的各种新问题。因此,特色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科学的敏感性,及时把基础研究中的最新理论、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新经验吸收到教材、教学和研究中来,它们是应用学科的源头活水。任何特色学科如果不能从中更多地汲取营养,都必将失去自身的生命力。正因为这样,特色学科很少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研究方式和运作程序,而总是处在常变常新、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它才能与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真正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第三是强调“实”。特色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它必须同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这就要求特色学科的教学必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把校内小课堂同校外大课堂、把教学与实践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理论的同时,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去深人实际,了解企业、生产、市场和社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较早地接触、参与到对社会发展有直接关系和重大影响的应用性研究课题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实际才干与专业技能。
  在特色学科的课程结构中,为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而开设的各类基础性课程应占二分之一;为增强学生专业和实际工作能力而开设的专业研究课程与方法、技能性课程应各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中有一些课程可采用实践教学、实地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等方式,增强可操作性,使学生边学边干,以缩短教学时间,保证教学效果。即便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什算机和电化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增强教学的具体直观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使学生在分析思辨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科学的训练。
  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色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领导,注重规划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学科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以院长为责任人的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学院院长负责的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制定本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实施。各学科带头人协助院长制定学院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负责本学科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层次建设的原则,将全校学科分成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支撑性与基础性学科、协调发展学科等四个层次进行建设,既突出了重点学科,又兼顾到协调发展的学科。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由各学院、学科制定本学院、本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校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学科建设项目论证书进行评审、答辩,评审通过的项目上报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审核,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立项,并签订学科建设项目责任书后付诸实施。校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按时间节点对每个项目进行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项目验收。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学科
   “十五”期间校学科建设经费总投人2.13亿元,建设项目37项。学校还以“211工程”学科建设为契机,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学科。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经费总投入为1.43亿元,其中7个具有“‘航空”、“航天”、“民舫”三航特色的学科建设项目投人为1.06亿元,占“211工程”总投人的74%,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分别为先进飞行器综合设计、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智能结构与微器件、飞行器自主控制与精确制导、微型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高超声速气动力与气动热力技术、民用航空安全工程与信息技术。
  3.推进学科建设机制创新,实施鼓励与倾斜政策
  转变观念,开拓思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条件成熟的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设立“学科特区”,在人员编制、人才引进、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大的自主权。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建立了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院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出台了《关于试行“学科特区”制度的若干规定》,并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试点。为了加强理科建设,2003年起学校实施了《理科振兴计划》,对理科进行重点投入建设。
  4.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学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校学科建设立项管理办法》、《学科建设中有关鼓励与倾斜政策》、《校学科建设检查与评估办法及其指标体系》、《关于试行“学科特区”制度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章,学校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制度。经过自我评估和专家评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改进工作。在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措施落实,检查到位”,使学校学科建设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目前在飞行器科学与技术领域已形成了国内一流的整体优势,构成了以飞行器设计为主体、以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为两翼的学科群;在机械制造与工程领域、飞行器控制、导航、通信、电源等航空电器和电子领域形成了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以民航运输为特色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以民航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领域中开展了高层次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了航空运输安全与可靠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载运工具结构强度等四个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