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1期» 能源电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30年中国电力的回顾和展望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009年10月17日 作者:中电联

3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在取得辉煌成就和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需要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效率、促进环境友好、稳步推进改革等方面继续迈出新步伐。3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证明,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既要遵循和把握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又必须遵循和把握电力工业自身特有的规律,要继续保持稳定有序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大创新力度,更加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提高经济效益,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基础保障。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保证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包括电价改革在内的电力体制改革,优化电源结构,加快电网建设,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展望未来,我国电力工业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实施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必须建立并完善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力保证。

  一、电力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应超前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将继续保持旺盛的态势,电力需要适度超前发展。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978-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我国经济人均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的必要性和潜力很大,在今后一二十年内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1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都需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消费量的水平。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正确方针引导下,我国已具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条件。当前,受能源价格上涨、金融动荡和局部地区自然灾害等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增速虽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十一五”后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11-2020年,年均增速7.5%。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是一个五年规划》,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6亿,城镇化率达到47%,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0-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期阶段,国民经济仍将处于较快增长时期,到2020年,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预计我国人口将达到14.3亿,城镇化率达到55%~60%,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达到目前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电力需求仍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改革开放30年来,电力工业发展迅速,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的用电需求。“十一五”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未来十余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用电将维持较快增长趋势,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将使居民电力消费逐步上升,这些将继续拉动对电力的消费,电力需求仍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电力工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期间,工业用电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将会有所下降,城乡居民和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将继续增长。工业用电量仍将维持上升趋势,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黑色、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电行业的用电量增速将有所放缓,而城镇化趋势将导致居民用电持续加快,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民较大幅度提高用电水平,特别是小康社会将使我国民用建筑和商业建筑的空调、采暖、生活热水及建筑内的所有电器的用能大幅度增长,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益显著。“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将按照既定目标平稳增长,工业化开始由重化工业向深度加工化转变,国家对高耗电行业“有保有压”政策将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节能节电力度逐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的用电量年均增速为11%~12%,到2010年全社会的用电量将达到4.28万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3170千瓦时。2020年之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将进入深度加工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工业结构优化及基本实现工业化,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也将使我国的单位GDP电耗趋于下降,但电力需求维持增长态势,电力工业将由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7.5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5200千瓦时
  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是为了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物质基础的重要保证,其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仍要适应超前发展,目前,我国人均用电量水平仍然较低,2007年人均用电量2465千瓦时,尚低于2006年世界人均2659千瓦时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6,日本的1/4;人均生活用电量仅为273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10。电力工业经过30年不懈努力取得的相对缓和的平衡仍然是低水平的、脆弱的和暂时的,还应考虑到电力结构、备用容量和电力建设周期等特征,因此在供需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发展仍然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首要任务,要保持一定的规模、速度和投资,避免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使电力适当超前发展,真正发挥好先行官作用。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确保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电力供应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为国民经济翻两番提供可靠保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包括电源超前发展,有必要的备用容量;电网超前发展,保证电网有足够的输电和配电能力;电源和电网协调发展,保证电网有足够的输电和配电能力;电源和电网协调发展,保证整个点位那干的供电可靠性。未来十余年,我国电力供应将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约9.5亿千瓦,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5亿千瓦。与之相适应,电网建设将进一步加速,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坚强电网。  

二、把握机遇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约束条件逐步由资金约束为主,向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为主转变。今后几十年内,全球能源供应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也很难变化,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我国煤炭站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70%~75%,优化能源和电力结构,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我国燃煤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对煤炭的需求量过大,其他能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低,也使电力工业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业领域;另外,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大,一次能源呈逆向分布,需要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必须通过实施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优化电力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深化体制改革等政策措施,才能实现电力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能源、安全发展,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
  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和谐发展,并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新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而电力工业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由于电力供应能力不足造成的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已经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性节能减排工作正在全面推进,电力企业要抓住当前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形成适应我国能源特点的电源结构,电网的发展和布局要立足于节约发电资源和在优化结构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在继续坚持以火电为主的基础上,优化发展火电,建设高效机组,大力开展“上大压小”,提高热电(冷)联产的比例;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加快有序开发水电的步伐;加大力度更加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把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长远战略,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区域和省级输电网架建设,开展特高压输电的试验示范,通过合理能源规划提高电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挥大电网在区域、省间的备用、电力电量互济、水火互补等相互支援方面的效益;加强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实现电源与电网、输电与配电的协调同步发展。在大电站和电网基本保证供电的情况下,同时支持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发挥其灵活的负荷特性、低投资、高供电可靠性、低输电损失和能够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特点,保障重要客户的电力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力工业是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我国电力消费能源约占一次能源的44%左右,其中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6%左右,电力企业自身消耗电力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左右,电力行业排放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左右。电力行业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环境污染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优化运行方式和加强管理,围绕节能、减排两大目标开展工作。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通过发展清洁生产,在节煤、节油、节电、节水、节地、降低排放、保护生态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电力工业。在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逐步得到控制之后,烟气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控制将会提到议事日程,而二氧化碳排放在未来将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华能等主要电力企业正在参与研究开发大幅提高发电效率、实现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近零排放的下一代煤炭发电新技术,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三、协调有序共赢,实现和谐发展

  全面构建和谐电力是电力行业生产经营紧密相联的客观要求,是保障电力优质反应物的共同责任,也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自身面临的迫切任务。在经济发展与电力增长、电力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电源与电网规划和建设、网厂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经济消息与社会效益、企业与用户、行业自律、电力与装备行业互动发展、电力与煤炭及运输协调等方面全面构建和谐电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和电都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都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煤炭供应形势、价格高低和运力保障,对电力的发展、运行和经营有重大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要加强对能源行业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对国家能源资源行业的控制力,要采用多种措施加快对能源资源行业的整合,统筹各行业对煤炭尤其是电煤和运输能力的需求,提高对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快速调控能力,解决好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的机制衔接,建立解决煤电运衔接平衡的长效机制,提高能源工业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能力。火电企业逐步实现向能源集团的转变,通过积极参与对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企业实施充足和整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提高企业稳定运行水平和煤炭保障水平。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长远发展

  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全面构建和谐电力、实现科学发展的保证,开放电力市场,开展公平竞争,科学发展的保证,开放电力市场,开展公平竞争,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高电力资源使用率,逐步从根本上消除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首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其次,继续推动电力价格改革步伐,完善反映市场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电价形成机制,根据电力市场建设进程逐步推进电价竞争,规范输配电价格管理,建立有利于公平负担的销售电价制度,继续实行鼓励节能减排的电价政策;第三,完成主辅分离的改革,推动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输配分开改革试点,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