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1期» 教坛心语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怎样讲好教学比赛课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2013年10月17日 作者:王学棉

各高校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如北京市教育工会每两年就会举行一次全市的高校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基本功比赛通常包括两大部分:教案和现场讲授。教案要求准备一节课(50分钟)。现场讲授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参赛选手过多等,一般只讲授20分钟左右。笔者本人作为选手参加过2004年的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组),也担任过学校选拔赛的评委。发现有不少平时讲课很有水平,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却在走上比赛的讲台后,根本找不到感觉,很快就被淘汰下来。这些教师本人也很纳闷,说我平时就是这样上课,比赛时也是这样上,评委们怎么就不买帐呢?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主要问题在于不少教师对于比赛授课的一些基本规律没有把握好。现将我对比赛授课的一些理解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要想在比赛授课上赛出好成绩,我认为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授课内容的选择;第二,课件的制作;第三,开场白;第四,板书与课件的配合。第五,授课的技巧。 
  授课内容的选择是核心。但有少的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讲课比赛的授课内容。容易犯的几个错误是:(1)授课内容过于理论化。(2)授课内容需要一定的前提知识。(3)授课内容过多。 
在这三个问题里,第三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在短短的20分钟里,不可能讲太多的内容。选择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最好是选择一个知识点。与知识点多少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很多教师无法准确把握20分钟到底能讲多少内容。有的担心内容少了不够讲20分钟,有的又担心20分钟讲不完。因为平常上课内容能否全部讲完无所谓,讲不完下次可接着讲,但在比赛中显然不合适。这个问题在比赛之前先练习两次就可以解决,20分钟能讲多少内容就心中有谱了。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有很多教师不能理解,也觉得难以克服。因为有的课程本身就是理论课,里面没有那个内容不是理论化的;课程的内容基本上也都是前后衔接的,后面的内容肯定需要以前面的内容作为铺垫。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正确理解比赛课与平时上课的差异。二者的重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受众不同。平时上课时面对的是专业学生,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并且由于授课的连续性,不存在缺乏前提知识的问题。学生们在理解授课内容时也就没有隔阂。但比赛课上的评委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评委们的知识背景与授课者的知识背景肯定会存在一定差距。这种知识背景的差距带来的麻烦问题就是影响评委们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一旦选择的授课内容过于理论化,超出了评委们的背景知识,或者授课内容需要一定的前提知识才能理解而评委们都不具备时,就容易导致评委难以理解。只要评委不能理解你讲授的内容,得分肯定不会高,遭淘汰也就难免了。因此,讲课比赛最好选择那些评委们容易理解的内容,不需要前提知识的内容,也不要选择那些与其他知识存在紧密联系的内容,挑一个从零开始讲授都能理解的内容。至于那些本身就非常理论化的课程,则尽量选择那些好理解的内容,便于讲授的内容,与评委知识背景尽可能小的内容。 
  课件制作是基础。现在的讲课比赛都要求使用课件。因为课件的使用能够大大增加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课件的制作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工科教师的计算机水平都比较高,制作出来的课件生动、活泼、逼真。文科教师的制作水平则相对要逊色得多。但无论计算机水平是高还是低,在制作课件时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切忌满篇都是文字。要想法设法把文字内容用其他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图片、表格等。即使只能用文字表达,也要对文字的字体、颜色等予以变化,以增强对评委的吸引力。二是文字一定清楚。可以通过加大背景色与文字之间的反差、采用黑体字、加黑等方法予以解决。三是注意图片与内容的协调。有的教师为了增加课件的活泼性,经常往课件中加入图片。但加入的图片如果与内容完全不搭界,其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第四,对一些基本的课件制作技术必须掌握。比如插入图片、声音;设置文字不同的出现方式;用鼠标控制授课内容的出现顺序;制作基本图表如柱图、饼图等。但大家也要清楚,课件制作的技术是一个无底洞,绝对不能本末倒置,弃内容而不顾,为了技术而技术。 
  开场白是关键。教师讲课与节目主持非常相似。在节目主持中,主持人如果不能在开场的两分钟里抓住受众,观众就会换台。比赛授课也是如此,如果在授课开始的两分钟里,不能紧紧抓住评委,把评委导入到自己的授课思路上来,评委虽然不会离开比赛现场,但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开小差,最终的得分就不会太高。抓住评委注意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出一个能引起评委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好通过案例提出。爱听故事是所有人的共性。在讲述案例时,注意对重要细节的阐述。有不少教师不善于讲案例,讲案例时只讲案例的轮廓,不讲案例的细节。实际上,一个案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案例的细节。删除细节的案例就像被嚼完的甘蔗,甘甜的水分没有了,只剩下没有任何价值的甘蔗渣。只要能找到一个有趣的案例,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成功了一半。 
  板书与课件的配合不可含糊。很多教师有了课件以后基本就抛弃了板书,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在课件上,还需要板书干什么。于是就对着课件开讲。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件只是我们上课的辅助工具,它服务于我们的授课任务,而不是我们授课的主宰。因此将所有的内容都搬到课件上是错误的,是一种绝对想偷懒的做法。课件上展示的内容应当是那些板书起来非常困难或者无法板书或者非常耗时的内容。对于那些书写起来方便、不会耗费过多时间的内容可以板书,故在授课中课件与板书应当紧密配合才行。具体如何配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配合的方式无疑各种各样。以下两种配合方式我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板书为纲,课件为目。这种方式适合于内容比较多,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因为课件需要一张一张往下翻,有的学生看到后面的内容,就忘了前面的内容。无法将后面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也不知道后面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如果将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一边看着课件,一边看着黑板就知道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二种方式是把板书作为对课件的进一步延伸。比如课件中列举了两个定义的全文。但这两个定义的角度完全不一样。那么就可以通过板书来体现这两个定义各自的角度。 
  授课技巧的展示是重头戏。讲课是需要技巧的,技巧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课堂的控制、师生的互动、讲授的循序渐进和深入浅出、课外作业、阅读书目的布置等。在讲课比赛中,应结合讲授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展现各种授课技巧。其中很多技巧展现起来并无难度,如对上一节课的简单回顾等。有两个技巧不少人觉得在比赛中不好展示,那就是:师生互动和课堂控制。在日常教学中,教室里有活生生的学生,可以通过提问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比赛中,下面没有学生,只有评委,没法向评委提问。如果为展现互动环节,真的向评委提问,评委拒绝回答岂不冷场。实际上,展示教学技巧与实践教学技巧是两码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只需让评委看出来授课中包括着师生互动的环节即可,并不一定非要真的进行互动。比如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话锋一转,“接下来,然我们看一下三位同学的答案”,紧接着对答案进行点评。这样的设计就能让评委意识到该教学中融入了互动环节。为展示课堂控制这个环节,在授课中,我们可以突然加入一句:“第四排最后一位同学请注意听讲了”就可以。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市第四届教学基本功大赛【文史组】二等奖获得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