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11期» 调查与研究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日期:2009-10-21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在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50多所高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并向全国推广至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较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素质是一个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德育、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根本问题,这就是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否参与国际化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理工科大学,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理工科大学应,树立起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理工科大学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整个问卷调查由客观类问题和主观类问题二个部分组成。调查涉及理工科专业的部分本科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7份,回收率为95. 7%,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达94. 3%,符合调查统计要求。调查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要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从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他们关心国家大事, 98.9%的学生为“2008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并完成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感到骄傲和自豪; 63.1%的学生对医疗、教育、近期发生的“婴幼儿奶粉加入三聚氰胺”等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比较关注和关心。调查中反映出,学生们在人生价值观上趋于成熟和稳定,其中有66.3%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对“描述人们品质的词语”这一问题当中,学生们普遍认为“诚实守信”最为重要,占被调查人总数的75.9%;在对待诸如“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上, 98.4%的学生认为应该批判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在调查中,也有少数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金钱、地位、名誉等个人的成就,占被调查人总数的11.8%;在关于“你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42.8%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生存;有17.1%的学生把课余时间更多的放在娱乐方面。这些状况反映出部分学生求知欲和进取心还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具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承受困难、挫折的能力。从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数据来看,一方面,学生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当面对挫折时, 67.9%的学生表示能够适时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信心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也较强,在对“你是否善于与同学或周围的人合作”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善于合作和基本善于合作占94.7%。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期间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和心理发展过渡期,往往表现出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这又使得大学生们存在一定的心理焦虑和压抑,主要集中表现在学业、就业、情感、经济四个方面的压力,感到有些压力的学生占到受调查学生的98.4%,使之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在调查中, 68.4%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都将有助于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增加耐挫折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具备良好心理品质。
  (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认识基本正确, 56.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很重要、作用很大,只有2.7%的学生认为毫无作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时代性、具有实效性的课程依次顺序是:《形势与政策》占40.2%;《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占29.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占2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占6.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占3.2%。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79.1%的学生喜欢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与老师互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97.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教学手段的使用, 8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化的教育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和增强课堂吸引力。
  (四)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从调查数据来看,随着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逐渐增强,理工科大学生基本上能够客观的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使自己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中, 80.7%的学生认为理工科大学生应该文理兼修; 94.1%的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目的明确,是为了扩充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自身的需要,但应结合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增设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选修课,如“哲学”、“法律”、“人际关系学”、“心理学”、“音乐艺术”等课程。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待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谈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体会或感受时,学生们普遍认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够“锻炼自己”、“丰富课余生活”、“认识很多人”、“有利于身心健康”等等。从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来看,经常参加的占25.1%;偶尔参加的占63.6%;没有参加过的占10.2%。因此,学校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三、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一)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时代和实践对理工科大学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只有把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贯彻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加强组织管理,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建设等,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环境氛围,从而使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发挥重要作用。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同时把课堂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激烈紧张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更好地掌握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本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理工科大学开展围绕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浓郁的人文环境,对校园和谐发展,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加强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建设到举办人文社科讲座、演讲比赛、文体活动、读书活动、科技节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突出人文氛围,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人才成长极大的促进作用,促使理工科大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全面发展。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两个课堂”,即课堂教学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合,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有关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负责社会实践的部门应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和精心实施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如我们开展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内外一定场所开展考察、参观、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思想,发展智力。
  (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的精神。因此,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多的为教师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访学,参加教学培训等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不仅仅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而且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用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学生。
  (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与道德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们相伴相生、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是让其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文化会对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传承而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哲理,对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儒家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存义去利的价值观,虽然很少谈利,抑制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提倡道义优先,重视道德理想的精神,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一面,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道德传统,譬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讲求仁爱精神,重人伦关系的和谐;自强不息、威武不屈;谦让、诚信等等,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传统,与世界上其他伟大民族所形成的道德传统一样,都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人类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这份精神财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养料,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民族正气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在其“走出‘半人时代’”的讲演中曾说过:“未来的大师产生于文理会通”。西方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通过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开设“通识课程”,麻省理工学院让本科生必修一定数量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克服重理轻文的偏向,积极探索文理汇通之路。理工科大学通过科学教育使大学生获取知识,通过人文教育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整体功能。理工科大学加强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蔡春玲,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