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期刊物» 2009年第11期» 教育人物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钱学森的创新教育思想

来源:求索  日期:2009-10-21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但是他思想方面的光华却长期被他技术科学领域内太多的荣誉所掩盖。事实上,这位"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既是难得的国家建设的统帅型人才,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特别是他心系祖国教育事业,非常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经常为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殚精竭虑。钱老的一生始终与教育有缘。他曾亲身参与国内两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的筹、组建工作。早年还担任系主任,订立培养计划、课程方案,亲自登坛讲授。在多年从未中断的教育实践中,他不仅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有过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著述、讲话及通信,形成了系统而又深邃、独到的创新教育思想。挖掘钱学森的创新教育思想理念及其丰富的内涵,对于指导我们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为中国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有效机制
  钱学森曾撰文指出:“教育工程也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各尽其职。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门课程、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的努力就能达到,它涉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和社会系统、文化体系的支持。关键是要以系统的观点统筹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就业等各个环节,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有效机制。
  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当时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以及高校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过考察,发现现行教育制度中有许多弊病,如在大学课堂上出现教学形式的“满堂灌”、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和教学手段的呆板枯燥;中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退学;小学生教育方法的程式化、格式化,制约了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等等。对此,钱学森觉得我们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比他那时的教育还要落后。他大声疾呼,要求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改进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他认为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又特别提醒,改革教育不要简单引用别国的现成经验,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宜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并且运用古今中外成功人才的教育实践经验与教育规律,从研究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做起。
  钱学森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认为“中小学的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必须受到好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钱学森回忆自己受益最大的是中学时代。他幼年就读的北师大附中文理知识兼顾、科学和艺术兼容的教学机制,不但教给他许多科技知识,而且培育了他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塑造了他全面的素质。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制定了一套以启发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案。化学老师王鹤清唤起了钱学森对科学的兴趣,给他自由到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便利。国文老师董鲁安在课堂上常常讨论时事,表示厌恶北洋军阀政府,憧憬国民革命军北上,使钱学森产生对旧社会腐败的深切不满和对祖国前途、人民命运的无比关心。傅种孙那时已是师大数学讲师,在中学课堂上把道理讲得很透,使他第一次得知什么是严谨的科学。
  钱老另一个受益的时代是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他的导师冯?卡门制定了研究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培养了钱学森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多少年后钱老还提起加州理工学院“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充分民主,活跃异常,大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筋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而且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眼界大开。”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后来他还成为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冯?卡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非常高兴,说我有这些才华很重要……”。事实上,“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由此反观目前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正如前不久钱学森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的,“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大学在推进创新教育时,往往在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考虑得比较多,常常忽视了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其实,大学正是因为有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交锋,学术才获得发展的条件,学生才能激发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钱老非常赞成大学经常举行自由研讨和充分民主的各种学术活动,这不但体现大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人文环境,更能教会学生怎么探索未知,并为其提供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大学之间的竞争不仅激发大学的生机、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学生不甘示弱、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营造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
  
二、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建立创新型人才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
  在长期从事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基础之上,站在20世纪末人类知识的高度,钱学森从系统科学思想出发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这个体系从纵向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即辩证唯物主义;最下面的层次是目前已被纳入的十一大科学技术部门;其间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大科学技术部门联在一起的十一架“桥梁”。各大科技部门又按照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比较间接地联系改造世界的原则,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这个体系是动态开放的,其周围还有大量一时尚未纳入体系的人类经验知识,也叫前科学的知识库。
  钱老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认为,科学本身是内在统一的,只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才被分解为许多单独的部门。这是各门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统一的客观基础。也为广开知识之源,进行大跨度的思维敞开了绿色通道。按照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要求人们博学专深,并能综合集成,从多个方面去把握事物整体关系的“形象”,抓住事物的机理,深入探索,寻找创新与成功之路。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集大成,得智慧”。
  钱学森本人就是大成智慧的典范。他对人类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综合,具有“宽一深一高”三维知识智能结构,其中:宽是指在众多科学门类均有广博的知识;深是指在多个科学领域具有精深的专门学问并做出开创性贡献;高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入的理解并有所丰富。正因如此,钱老才能在长达七十多年的科学历程中建树了许多科学丰碑。他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对于现代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尤其对建立创新型人才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指明了方向,给出了启示。
  特别应该指出,钱学森首先提出并在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予以发展了的技术科学思想,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钱学森当年不仅对技术科学及其发展趋势具有真知灼见,而且在总结MIT、CIT等世界著名大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他完整、系统、深刻的培养造就新型技术科学工作者的设想。
  1958年钱学森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建工作,并亲自担任近代力学系主任,为我国培育了大批新型的近代力学工作者。在他的领导下,近代力学系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培养技术科学工作者。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实行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自然成为该系培养人才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不是简单地强化理工科,而是将专业课、非专业课、实验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各门科学技术之间的界限,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世界的整体性认知和规律性认识,形成全新的观念,从而能够系统性、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
  钱学森曾经指出:“要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是一个非常困难、需要有高度创造性的工作”。因此,他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的课余科研活动。象人工降雨火箭的研制、冲压式发动机的研制等,都是当年钱学森提出的题目。为了使学生尽早地受到科学研究的熏陶,学校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独特办学方针,学生在校本部学习两年半基础课程之后就到研究所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能经常听到所内外和国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有的同学还在专家指导下参加早期的研究活动。钱学森还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并亲自参加学生的论文答辩活动。
  历史证明了钱学森的远见卓识和他的创新教育理念。这一切,不仅对近代力学系,而且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进入全国名校之列,有着重大的影响。钱老当年亲自指导过的近代力学系前三届毕业生中,已有五位杰出者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军事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钱学森还非常关注军事领导人才的培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钱老有缘亲临长沙主持国防科技大学组建工作。他提出“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三个层次的中间层次,即技术科学(居于基础科学及工程技术之间)设系”、“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组建方针,转变了原军事工程学院按军兵种设系、按武器装备型号设专业的格局,为往后国防科技大学的发展壮大,出人才、出成果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前进通道。
  后来,钱学森又根据新技术革命对军事领导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培养重点应是高层次指挥人才和军事科技帅才。钱老曾经描绘出一幅2l世纪我军人才培养目标的生动图景:高级军官具有博士学位;中级军官具有硕士学位;初级军官具有学士学位。他在1991年6月18日给朱光亚同志的信中提出:“为了迎接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需要,我想有必要考虑在MIT的时代及CIT的时代之后,再创始一个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培养科学技术帅才的时代。”在谈及具体的军事科技帅才培养模式时,钱老强调“不但理工要结合,还要理工加社会科学”。他认为,可以先在国防科技大学进行博士生试点,把军事科技人才的培养定在高起点。十几年过去了,钱学森构建的军事人才培养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创新型人才掌握“大成智慧”和创新思维
  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意识到,世界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理论总是与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曾经说过:“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目前人类的科研工作越分越细,已多到有4000多个领域。如此众多而繁杂的科学内容,若想全部掌握越来越难,而要把握发展的未来,对人类的各种知识又非从整体上全面掌握不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提出了“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它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就是“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这里的集成并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运用钱老提出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在现代科学技术诸领域的成果进行综合集成。
  “大成智慧学”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大成智慧”的特点就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学科的界限,大家都敞开思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各科学技术部门的教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
  揭开智慧之谜,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培养有智慧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钱学森几十年来着力探索与思考的时代课题。他认为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研制、发射“两弹一星”。钱老在采撷时代精华、探索“大成智慧学”的同时,曾反复设计21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按照他提出的利用高科技进行“大成智慧教育”设想,从4岁至12岁为八年一贯制教育(相当于高中毕业), 12岁至18岁为高等教育(毕业后相当于现在的硕士生), 19岁选择一门专业实习一年,而后开始为社会做贡献。专家们评价“大成智慧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是“一场教育的‘绿色革命’”。学习了“大成智慧学”,可对各种学科触类旁通,既可大大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又可大大节省人们的学习精力。它将使学习从越来越沉重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为2l世纪培养出大智大德、博学专深的创新型人才,十分值得我们去实验、去示范。
  钱学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指出:“人的脑力劳动中最深奥的是创造,而现在因为我们不了解创造性的过程,不了解创造思维的规律,无法教学生,只能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也许摸会了,也许摸不会。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那该有多好啊”。他还说:“教育科学中最难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力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直到现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还没有找到整套的规律。所以我们常说,这个孩子聪明,那个孩子笨,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找到这个规律必须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钱老因此成了思维科学的倡导者、开拓者。他不仅看到思维科学对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理论意义,而且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思维科学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钱老结合自己长期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过许多关于教育思维学研究的看法。
  比如,他讲到科学知识即科学思维(量智)与文艺知识即艺术思维(性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涌现大成智慧与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钱老本人就会吹圆号,擅弹钢琴,他现身说法:“艺术“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这是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只有全面发展人的智能,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古今中外,许多大科学家都是善于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典范。钱老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所幸的是,钱学森的科学艺术结合观现在已经被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并且发展成为更广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教育部领导在今年九月刚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解决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根本问题的全面措施。(作者夏莉系湖南科技大学;曾明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