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刘吉臻:依托 服务 引领 超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定位的战略思考

来源:《大学(学术版)》2013年第1期  日期:2014-03-13


  高等学校定位是关系到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动态性发展问题。有什么样的定位,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个思想对于高等学校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战略规划、科学定位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识并从顶层制度上积极设计学校的发展定位,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该思考和谋划的一个重大议题。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步入社会中心之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一个共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始终与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强力支撑始终是中国高等教育最核心的使命与任务。
  建国以来,新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起步,对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一批高等学校的产生,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基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倍时间走过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国力的增强、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格局基本达成。应该说,高等教育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中国高等教育通过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服务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引领,强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也正是在这个进程中,各类高校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在数量、质量、类型、层次、结构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中的国家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并总结了要在三方面上“大台阶”,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大台阶。这“两个指标”“三个台阶”的首次提出意义重大,催人奋进,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提出的宏伟目标,标志着中国正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起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并进一步推动着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高等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身的变革与创新,肩负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大使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推动国家战略目标的发展进程。因此,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需要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提升自身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着力重点建设的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应该始终顺应时代的需求,走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前列。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定位中的“高水平”在于对行业发展的引领
  什么是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大学中的“高水平”体现为大学职能的什么特征?这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一个类群,其特征是: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和专才型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科研重点是行业共性技术,具有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历史等。这类大学多是依据新中国工业体系的成长,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年来,行业特色型大学为新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形势的深刻变革,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格局使国家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力的增强从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人口大国转向建设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强国,各个行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结构、内容、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与变革。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而言,“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的基本格局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对行业的支撑与服务都需要重新思考定位。而要高水平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就必须从对行业的依托服务转向走出行业、实现对于行业的引领与超越,这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何为引领?引领是高水平大学作为社会发展思想库与产业变革智力库的显著标志。首先,未来行业创新最关键的在于人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集中在高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水平大学应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一大批能够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型创新人才或领军人物。其次,在科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上,高水平大学应着力解决行业发展“源头”的基础性、原创性问题以及与行业产业密切相关的共性技术问题,要建设能够站在国际、国内前沿的学科,保持与行业适度的张力与距离,并进一步对行业产业的转型催生新的经济生长点。也就是说,在大学的工作室或实验室里,要探索那些在当下行业产业技术上尚未应用的领域,使之能够鸟瞰行业产业的发展、超前行业产业的发展,而不是跟在行业的后面仅仅支持现实的问题。第三,在产学研方面,高水平大学承担的职能要以政府为主导,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变革,加强高校、各类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构建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行业的引领,高水平地完成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定位的选项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带有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它的办学“特色”也只有在与社会的适应与动态平衡中才能不断推向新的领域和高度。单纯的行业特色不足以支撑其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新的竞争体制形成的形势下,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更多地取决于建构在学校历史发展基础上的战略目标、战略谋划、科学发展。由于大学的历史、资源、禀赋、发展状态各异,高水平行业特色型类群的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发生不同的分化。一部分发展势态良好的学校可能在战略机遇期率先发展变革与转型,走向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形成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机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下简称MIT)就是由工科大学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成功典型。在百年发展的历程中,MIT始终以高度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很好地处理了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使之一直处在对于行业的思想领先与智力支持的卓越地位,并在不断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大学自身的提升与转型。
  MIT是一所以工科起步并发展成多学科并进、综合性发展的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目前,MIT的工、理、文、经、管多个学科在全美学科评估中处于领先的水平。MIT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从表3-1中可以看到学校由一所工程技术学院发展为理工科大学,再由理工科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的成功转型与发展之路。

  中国国内也有同样的发展范例,如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校时间及发展历史比较相近、由理工科大学发展成为势态良好的综合性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大)。其前身华中理工大学也是在建国以后才起步发展的工科院校。从20世纪70年代起,华科大率先在国内理工科高校中发展文科。华科大的老校长、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先生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提出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理念,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华科大争取到了一大批各个学科的人才;三是围绕喻家山“圈地建校”,为华科大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可持续的良好基础。这样的举措很快起到了良好的效应,促进了华科大从理工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成为今天工、理、文、管、法、医等多学科发展的高水平大学。与同期发展的其他工科院校相比,华科大走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跻身于国内一流大学之列。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未来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性指导,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瞄准国家战略目标,超前谋划、锐意革新,走高水平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对于业界和社会的引领与超越,完成大学对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光荣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