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华电聚焦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教育部简报》关注华北电力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日期:2011-03-25

  2011年3月10日的《教育部简报》以《华北电力大学以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题介绍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做法,全文如下:
  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教育部和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学校理事会积极探索校企联合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新机制,推行“两段式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取得显著成效。
  ——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学校为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通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及专业实践基地的模式,采取两段式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的新方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05年11月,学校在河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第一个研究生工作站。2006年首批7名研究生进站,一年后顺利毕业出站并以良好的业务素质及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受到企业充分认可。2007年,学校决定在全国电力企业全面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形成基本覆盖学校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学校已经与云南电网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湖南电力科学研究院、许继集团等45家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每年有200多名研究生进站工作。2008年,北京市首批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落户学校,现已资助数十名博士生到电力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为企业技术攻关做出了贡献,同时研究出了一批优秀成果。
  ——深化工作站桥梁纽带作用,拓展合作空间内涵。学校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产学研和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不断深化和拓展研究生工作站的功能。一是建设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研究生在校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后,根据研究方向并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需要选派进站,在校企双方导师指导下,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围绕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大难题和预研问题开展科研和论文工作,加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建设成为校企专家深度交流合作平台。以进站研究生为纽带,加强校企双方专家的深度交流,学校导师可以深入工程实际,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导师也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将积累的实践经验提炼和总结,实现理论升华,为推进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建设成为研究生就业与企业人才招聘对接互动平台。研究生在站期间,可以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广泛的实习实践活动,及早培养良好的就业观。企业也在指导进站研究生过程中,从传统的“招聘季”模式转变为提前关注“培育+招聘”的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完善工作站管理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新思路。目前,学校已选聘近百名企业专家为校外研究生导师,部分工作站还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构建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也先后制定了校企联合研究生工作站设置与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及管理实施办法和外聘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聘任实施细则等文件,全面规范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进站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等各环节严格控制,派出导师组赴站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专家组为在站研究生论文研究把关。二是建立全国各研究生工作站考核、汇报与经验交流制度。2010年11月学校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暨研究生工作站研讨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司、北京市教委以及学校建立的30多家研究生工作站领导参会,共商应用型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共谋产学研创新体系和能源电力发展大计。三是建立优秀企业导师定期进校做学术报告制度。学校充分利用企业专家在工程实践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学校大讲堂资源平台,定期聘请企业专家来校做报告,为在校研究生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学校大力加强进站研究生教育与管理,首创高校校外工作站研究生正式党支部模式,并获得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高校优秀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称号,在高校中反响良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