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水志国 郭炜煜:新时期创新型工科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北京教育》2013年第6期  日期:2014-03-19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并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十八大报告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的实现,都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产生创新型成果的工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研究生教育层次直接关系到国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成为了研究生教育大国。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2013 年《关于下达2013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2013 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608,000 人,其中博士生69,000 人, 硕士生539,000 人。而《2003 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招生总数为268,925 人,博士48,740 人,硕士220,007 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教育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支持的需要。而目前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重大科研创新上,我国还与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据媒体报道,我国博士数量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位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学者。而英国,仅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就获得了60 多项诺贝尔科学奖;美国则有233 人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虽然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并不完全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不足的现实。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面临知识经济、新技术革命、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带来的多重挑战,国家的强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知识的应用。因此,能否尽快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质量、多层次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就成为工科研究生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社会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理解和要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强调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多学科的背景,如社会人文知识等。
  1.“大工程”观下的工程教育定位
  大工程观所倡导的集成性工程观念对工程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在人文、社会基础上综合地认识工程和工程价值的观念。从根本上说,大工程观就是要求工程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工程教育不仅应该让学生学习工程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接触到大规模的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这不仅是指对有关技术学科知识的整合,而且包括对更大范围内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日益增进的了解。”
  2.“回归工程”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研讨。他们认为,在工程教育领域,由于工业化的直接影响,工程人才的视野长期以来局限在科学技术的范围之内,科学与人文、工程及其所处的环境被割裂开来,工程作为系统的本来涵义被异化。由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始倡导起“回归工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浪潮。“回归工程”成为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代表世界工程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在“回归工程”观的指导下,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重新审视和研讨了培养目标,提出新世纪要培养三种人才:工程科学研究型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工程背景的其他领域人才。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确定为:研究型人才的数量要逐步减少,而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人才的数量要大大增加,进一步强调了工程科技人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3.美国“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
  “2020 工程师”是由美国国家工程研究院(NAE)工程教育委员会(CEE) 发起的一项针对美国未来工程教育发展的系统规划。结合美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对工程教育的要求, CEE 分别于2004 年和2005 年发表《2020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和《培养2020 工程师:适应新世纪的工程教育》两份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了美国 2020 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即美国 2020 年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 分析能力强;实用技能;创造力( 发明、创新、艺术感) ;良好的沟通能力;精通企业管理原则;领导能力;崇高的道德标准;强烈的事业心;有活力、够灵活、适应能力强、弹性大;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报告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素质列为未来工程师必备素质。
  我国创新型工科研究生培养的路径选择
  结合我国实际,从国家、社会、高校、导师和学生四个层面提出创新型工科研究生培养路径。
  1. 国家层面: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在制度设计上推动工科研究生教育不断创新
  继续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作出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决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是我国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有力保障。
  在制度设计上推动创新型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从“211 工程”“985 工程”到“2011 计划”,再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十二五规划、科技十二五规划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上的设计,推动创新型人才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今后10 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了未来10 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的同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为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在招生过程中,加强对考生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让真正有才华、乐于工科研究的人才进入工科研究生教育。《教育部2012 年工作要点》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修订推免工作管理办法。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和导师自主权,完善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中期分流名额补偿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为创新型工科研究生培养提供条件保障。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 世纪末占GDP 的比例应该达到4% 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2012 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实现了当初制定的目标,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新时期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2. 社会层面: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协同创新
  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地区的合作。“2011 计划”提出,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建立一批相对独立、集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问题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与麻省理工学院与工业界保持着广泛联系和合作的做法不谋而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培养的宇航员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私人机构都要多。该系还与美国宇航局、波音公司、美国空军、斯坦福大学、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国运输部的科学家和学者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广泛的社会合作使航空航天系的研究生拥有无数在本领域内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的机会。
  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学校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等任务。
  3. 高校层面:响应社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制定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规划,参与国家产业创新发展工程,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立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结合行业需要,突出职业导向,积极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着重培养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能力,课程设置、培养年限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完善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双导师或导师团队负责制的研究生指导制度,加强各方在课程建设与职业教学的紧密合作,充分调动和保障导师、行业与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积极推进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高校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建立以创新为导向和第三方参加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适当引入学术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合理参与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督中,建立合格评估与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研究生质量促进机制。
  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工程教育,为工科研究生教育提前储备优质生源。例如,不少美国高校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工程类专业,为高中生举办工程设计夏令营或开设工程类课程,把工程教育提前到中学阶段进行。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工程学院、马里兰大学工程学院以及华盛顿州的好几所大学都有为中学生开设工程类课程的成功经验。加强中学与大学的联系,大学与中学教师相互兼职也是途径之一。
  4. 导师和学生层面:提升导师队伍质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术道德培养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作为导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水平。在扩大研究生导师在招生、培养中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导师的监督,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遴选结合起来。对培养质量低下或所带研究生数量明显过多的导师,要限制招生数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导师在科研上指导研究生,而且还要加强对研究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培养造就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工业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崇尚工程科技、崇尚创新文化、尊重工程师、尊重工程文化的,有利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相信我们按照新时期工程教育的要求,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大学、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倡导产学研合作,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一定能够伴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脚步不断地完善、深化和提高,中国一定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世界工程强国,进而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上一篇:
下一篇: